网络基础教程:OSI/ISO的七层模型
要讲网络协议,首先就地提到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Referenec Model),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它是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ization)于1977年提出的标准,又称为ISO/IEC 7498或X.200建议。值得注意的是,OSI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它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制定标准时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更不是一个网络协议。
OSI图解
OSI的七层模型框架
- 物理层: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主要功能为定义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的电磁标准,Bit流的编码及网络的时间原则
- 数据链路层: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在两个主机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无差错并合理的传输
-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选路。主要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阻塞控制等功能。
- 传输层: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控。最关键的一层,向拥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它屏蔽了下层的数据通信细节,让用户及应用程序不需要考虑实际的通信方法。
- 会话层: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主要负责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即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管理数据的交换。
- 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加密。处理通信信号的表示方法,进行不同的格式之间的翻译,并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 应用层:用户接口。保持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为用户服务。 三大协议NetBEUI和 IPX/SPX TCP/IP
OSI图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