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虚泻实(虚补实泻法)
如何补虚泻实
针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针刺手法和针刺疗法两方面。所谓针刺手法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进针后
至出针前对针具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主要由医生两手操作,故称手法。针刺手法可促使针感的获得,并维持和加强针感,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等作用。针刺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三类。所谓针刺疗法是指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并施以针刺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手段,包括古代就有的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挑刺、芒针,现代发展起来的耳针、头针、腕踝针、鼻针、足针、面针以及使用现代针灸器械的电针、水针、穴位埋线、激光针等。
虚补实泻法
脏腑互有经络相通。
脏主静,藏而不泻;腑主动,泻而不藏。“脏实者泻其腑,腑虚者补其脏”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决定的。就像家里的钱由男人花出去,钱都交给女人收起来一样。呵呵...补虚泻实的三个特征
原文:
切脉定知生死路,但向止涩中取。
看取涩脉喻止代,此是死期之大槩。
涩脉喻外有形证,未可断他殂大命。
若无形证与代同,尺部见之皆死定。
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
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遇阳当细数。
四季中央戊己同,万物凭土以为主。
孤阳寡阴即不中,譬取鳏夫及寡妇。
假如申年肾代止,十投一岁分明主。
尺部失主鬼称尊,其人子年夏季死。
鬼贼脉在一年内,此事人间尽称会。
春得肺脉死庚辛,愚者反嫌药不对。
叔和歌诀精微,但何其中寻取义。
尺部伏似树无根,阴毒伤寒合其类。
回阳着文后仍看,切骨若无堪下泪。
若人六脉动摇摇,又怕其中无胃气。
屋漏雀啄恶见脾,-1510-余部见之皆不畏。
死期常例有多门,弹石解索须细论。
此候不逾于一季,姻亲泣送葬孤坟。
鰕游若也及鱼翔,一气之期即不长。
十五日中寻鬼贼,水一火二木三量。
金四土五数已实,各随部位好参详。
每季土王十八日,此法古今永无失。
黄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
随分远近各不同,藏在玉函夸秘密。
唯有伤寒最无定,汗吐下后脉须静。
忽然相反即难医,外边有怕乖形证。
脉息至少冷虚惫,至多热壅水为怪。
补虚泻实更仍前,见此分明还可骇。
上医四事尽须谙,脉病证治要相参。
有一乖违难措手,此即难医大不堪。
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知消详惯。
久病脉变即不中,死候当须宜早辨。
暴病脉变亦多端,或善或恶依法看。
脉病相违即不效,要知大命必须{扌弃}。
关前为阳关后阴,妇人反此是冠簪。
乘凌覆溢相侵夺,荣卫调和理更深。
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并尺里。
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
小儿脉气似大人,老少相违即不起。
本经自病最难医,纵疗何年有瘥时。
间藏七传无外证,强将元散与扶持。
伤寒中风自难看,指下逢之脉缭乱。
合吐即泻即非良,汗脉见时须发汗。
虽然得汗状如珠,密密铺排在病躯。
此候不堪休胗脉,其人朝夕命疕殂。
但于弦钩毛石中,此状见之当病剧。
徒夸五色大还丹,若愿痊除空费力。
更有死脉多般样,难经细说那志向,从上损下死即迟,死脉多从下损上。
连传五脏死疾时,一朝炁少志调养。
再损之时促命期,如逢真个堪惆怅。
病候脉状多中取,要知大抵开门户。
有一乖违即不中,但看强者推为主。
复有久病更难看,或与健人脉一般。
忽然加至脉翻双,结托寻衣好买棺。
若遇风疾及劳疾,妙法看时如抵圣。
风疾脾缓空费力,劳极心数命难存。
风疾无令脉至迟,劳疾至多药无应。
伤寒中风得死脉,但将真药与瓷斗。
药灵病退脉须和,-1511-脉若准前命难救。
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医家箕本柄。
若能指下悟元机,便是灵台挂明镜。
补虚泻实包括什么
松静功是比放松功更进一步的功法。放松功强调的是心身放松,而松静功的核心是在放松功的基础上,神志越来越宁静,逐渐达到气功态。
所谓神志的宁静和气功态是指意识由普通的清醒状态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练功人除自知自己是在练气功外,大脑皮层的其它部位进入到主动休息抑制状态。当练功人处于这种状态时,身体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舒适感。身体的感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以听觉为例,即会感觉外界的声响变得遥远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呈现"虽有惊雷而无动于衷"的现象,又可对要想主动感知的事物感觉的极其清晰敏锐,达到"金针落地亦能闻其声"的程度。上述状态被气功界称为"入静状态"或"气功态"。而从现代心理生理学角度来看,它在实质上属于自我催眠状态,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当人体处于气功态时,身体内部处于一种自动的调整状态,表现为补虚泻实,抑亢助弱的协调平衡状态。例如,对高血压病可起到降压作用,对低血压病可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松静功具有明显的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各种心身疾病的作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等病变都可选取以松静功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各种意守法。这种方法是在放松功对心身放松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意识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这个对象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如一个病变的脏腑、经络、一个穴位,也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客观事物,如一盆鲜花、一幅壁画、一件令人陶醉的往事等等。这种意守法应该是在心身真正放松后自然呈现的,而不是强行追求所能达到的。对意守的对象又要做到"似有意,似无意"。没有意念是不可能的,而意念太重也不是好事,或可使意念的内容消失,或可使气功态时意守的对象在意识回到清醒状态时也无法消失,转化成一种练功偏差。
补虚泄实
临床大多数胃肠道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腹胀,必要时通过胃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但如果没有其他复杂的表现,多数腹胀属于功能性的腹胀,中医主要需要分清虚实治疗。
虚证的腹胀多数是脾胃虚、中气不足,胃肠动力差而导致的腹胀,多数会伴有饮食减少、四肢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肛门重坠、面色萎黄等情况,中医治疗以补中气健脾升提胃气为主,或配合升清降浊等治疗为主;虚证的腹胀,以补为主,所谓虚则补之,尤其是补气补中气为核心,常用黄芪、白术、人参等药物治疗,但多数也必须配合理气消胀等药物,如木香、陈皮、厚朴等。
实证腹胀尤其气滞为主,多数会伴有胸隔满闷、烦躁、恶心欲呕、嗳气吞酸、胸胁胀痛等表现,治疗以行气消胀消滞,或配合通腑通便的治疗,比如用四磨汤、承气汤类治疗,多使用木香、青皮、香附、乌药、槟榔、厚朴等药物治疗。
实际临床上更多患者是脾虚为本,伴有气滞,需要补虚泻实、功补兼施,枳术丸为代表的方子,白术健脾补气,枳实消胀行气;补气行气共用,临床的配方也有很多,需要兼顾虚实的轻重缓急治疗。
在临床上也有因为肝郁、血瘀、痰湿或湿热等因素引起的腹胀,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需要分清发病的原因,临床的症状,看具体情况治疗。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