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和锏区别(锏和鞭的威力比较)
锏和鞭的威力比较
1、节数和杀伤力不同:鞭是分节的,每一节之间的横棱边杀伤力很大,一般是十三节,而锏则不分节,攻击部位是锏体上的竖棱边,常见的是八条长棱的铁锏。
2、造型不同:锏像一根多面体的长铁棍,鞭像一根铁的小宝塔或小竹棒。鞭,就是在金属棍的表面加上一些疙瘩,或者叫“节”。锏就是把铁棍圆形的横截面变成多边形,成为有棱的棍子。
鞭跟锏哪个厉害
锤是最原始的砸兵器,从远古时代就有。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本文说的是硬鞭)。
锏,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武术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使锏多用双锏。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锏和鞭哪个厉害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
锏和鞭的用法
单双都可以,一唐代秦琼用的鞭里加锏
锏和鞭的长度
节数不同:鞭是分节的,每一节之间的横棱边杀伤力很大,一般是十三节,而锏则不分节,攻击部位是锏体上的竖棱边,常见的是八条长棱的铁锏,棱古书上写作楞。
造型不同:锏象一根多面体的长铁棍,鞭象一根铁的小宝塔或小竹棒。鞭,就是在金属棍的表面加上一些疙瘩,或者叫“节”。锏就是把铁棍圆形的横截面变成多边形,成为有棱的棍子。
杀伤力不同:鞭是分节的,每一节之间的横棱边杀伤力很大,一般是十三节,而锏则不分节,攻击部位是锏体上的竖棱边,常见的是八条长棱的铁锏,棱古书上写作楞,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和剑差不多长,都有柄和锷(护手)都以劈砸为主要攻击方式。
锏和鞭的图片
1、秦琼锏。隋唐猛将秦琼所有锏,名为“瓦面金锏”,传为精铜打造,其上溜金。
2、傅佥锏。三国蜀将傅佥所用锏,名为“四楞铁锏”,此锏为铁制,长四尺余。
3、李纲锏。宋朝抗金名将李纲用锏,制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
锏是“十八般兵器”之一,常与鞭合称。
但锏和鞭又明显区别,锏只有四棱刃,形如古代竹简,故称“简”。
锏作为马上打击兵器,杀伤力相当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