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和茵陈蒿区别(茵陈和茵陈蒿区别是什么)
茵陈和茵陈蒿区别是什么
一、叶子区别
茵陈蒿的叶子很柔软而且皱缩,把它的叶子展平后叶片呈1到3回羽状分裂,叶子长1到3厘米,宽大约1厘米,小裂片呈线形、卵形或是倒披针形,全缘。
青蒿的叶子互生,叶子两面青绿色或是淡绿色,茎中部的叶子呈羽状分裂,有线形的小裂片,裂片呈长圆形,基部呈楔形,先端尖锐,具有小锯齿。
二、花朵区别
茵陈蒿头状花序,呈卵球形或近球形,花朵多数,直径在1.5到2毫米。
青蒿长有头状花序,呈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到4毫米,花序下垂,开出的花朵淡黄色。
茵陈和茵陈蒿的区别
茵陈不是艾蒿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后干燥的地上部分。
茵陈草和茵陈蒿不是一种药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属于乙肝小三阳,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引起的,茵陈草泡水喝,长期使用可以保肝利胆,有直接阻碍肝胆系统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是属于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可以用来保护肝脏,乙肝携带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化验一次肝功能。
茵陈与蒿的区别图片
不是一种东西
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 、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桔梗目、菊科、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
茵陈和茵陈蒿区别是什么样的
1、外观不同:白蒿和茵陈通常在外观上有所区别,白蒿的叶子呈宽卵圆形,叶子表面有少许绒毛,而茵陈叶子有些皱缩,花朵的形状呈散状的,两者属于不同的药物。
2、来源不同: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茵陈和茵陈蒿区别是什么意思
茵陈叶子小,气味小,艾叶叶片大,苦味较重。艾叶多皱缩,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被稀疏的绒毛和腺点,下表面有密集的灰白色丝状绒毛。茵陈,药材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绒毛,绵软如绒。质脆,易折断。
茵陈和茵陈蒿区别是什么呢
臭蒿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气味。根单一、垂直。茎单生,稀少数,高15- 60(-100)厘米,细,有时稍粗。基部粗达0.6厘米,紫红色,具纵棱,不分枝或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4-8厘米;茎、枝无毛或疏被短腺毛状短柔毛。
茵陈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木质,茎单生或少数,高可达12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食用,蒸食,可凉拌均可。
茵陈和茵陈蒿的功效区别
茵陈当年的好,茵陈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有食用,每年春天到了3月份茵陈刚刚长出嫩苗的时候就去山上去釆摘回家,一部分凉晒干了储存起来以后,泡水喝,一部分把它洗净控干水分,稍微抄-下,包素馅,或包肉馅蒸包子吃,也可以拌上玉米面,或白面粉蒸着吃,放上自己喜欢的调料拌一下吃,都很美味,茵陈最好是3月份的,俗话说得好3月的茵陈,4月蒿。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