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定什么(成语一什么定什么)
成语一什么定什么
没有什么定什么着的成语。只有含定和着的成语,分别为:一言为定,惊魂未定,安魂定魄,安神定魄,安心定志,晨昏定省,(法有定论,兵无常形),扶危定乱,扶危定倾,盖棺定论,盖棺定谥,黑眼定心,论心定罪,一槌定音,一锤定音,命中注定,人定胜天。
老着脸皮,歪打正着,八竿子打不着,哭丧着脸,吃不了兜着走,摸不着边,穿红着绿。
成语什么定什么天
人定胜天。书香门第。都可以
成语什么定什么规
1、《桃花源记》里的欣然规往的意思是:高兴地计划前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往:去。
2、《桃花源记》原文出处如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白话译文如下: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成语什么定什么成语
1、难以抉择:很难选择(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
2、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3、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4、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
5、反复推敲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6、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7、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
8、饥不择食 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9、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10、急不择路 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11、急不择途 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12、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13、口无择言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14、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15、爬罗剔抉 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16、挑肥拣瘦 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17、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8、数不胜数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19、成千上万 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出自:《儿女英雄传》。
20、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出自魏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
21、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22、不计其数 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出自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襄阳始末》。
23、数不胜数 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24、摩肩接踵 形容人多拥挤。出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
25、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26、汗牛充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27、眼花缭乱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28、万人空巷 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出自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
29、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30、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出自《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31、门庭若市 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32、琳琅满目 意思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33、应接不暇 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34、人山人海 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出自《西胡老人繁胜录》。
35、水泄不通 意思是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成语什么定什么移
坚定不移:形容人的意志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就会坚定不移的去完成去实现自己的计划,特别是有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困难重重,不怕牺牲克服坎坷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直到达到目的,绝不罢休无怨无悔!
成语什么定什么什么
1.一诺千金【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解释】 诺:许诺。
2.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3.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 言而有信【拼音】 yán ér yǒu xìn【解释】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5. 一言九鼎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6.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7.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8. 一言为定【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9.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10. 季布一诺【拼音】 jì bù yī nuò【解释】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
11.季布的承诺。
12.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成语什么定什么成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成也萧何败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王败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团打块] 比喻聚集成群。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成双作对] 配成一对。
[成双成对] 配成一对,多指夫妻或情侣。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人之善] 成全别人做善事。
[成人之美]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成群作队]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成群逐队]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成群结伙] 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亦作“成群结队”。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成群结党] 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成群集党] 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成群打伙]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成千上万] 形容数量很多。
[成千论万]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
[成千累万] 形容数量极多。
[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