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细胞系和细胞株区别(细胞系和细胞的区别)

2023-04-19 15:00:05生活资讯1

细胞系和细胞的区别

按现行新课标实验教材选修3应该是如下区别吧????

动物细胞培养,大致的步骤是这样:

1.从动物胚胎或者一些刚出生的动物的器官或者组织上取得细胞,配制成细胞悬浮液.把细胞液放到培养瓶中,在培养箱里培养--------原代培养.

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就能一直无限培养下去.

因为细胞在那个瓶壁上生长的时候,如果大量增殖,细胞之间会彼此相碰,细胞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出现一种接触抑制.

2.我们为了它们能继续增殖,就用胰蛋白酶再把它们分开,然后再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开装到好几个瓶子里继续培养--------传代培养.

细胞株&细胞系

1.它们都是传代培养里面的概念.都是10代以后的

2.细胞株是传代培养里10~50(不同物种不同组织细胞有差别吧)代,细胞系是50代以后的;

3.对于细胞繁殖而言,传到10代就很不容易了,所以细胞株是极少数的细胞

4.50代以后,细胞繁殖会出现另一个危机,基本上没有什么细胞能再传下去了.但是,有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像一个癌细胞一样无限地分裂下去,这就是细胞系.

细胞系和细胞株的定义和区别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50代以内被称为细胞株,50代以后被称为细胞系。

细胞系的概念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种群和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物圈

①细 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组 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 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 统:指彼此间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 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是最直观的,例如:一个人,一匹马。

⑥种 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

细胞与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细胞株:细胞株是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

2、细胞系:细胞系(cell line)指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 也指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

二、形成方法不同

1、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成为细胞株。

2、细胞系:经过40-50次分裂的渡过第二次死亡危机,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成为细胞系。

三、细胞的延续性不同

1、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2、细胞系:细胞株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见下表):

举例说明细胞系和细胞株的联系

细胞培养传代时,主要根据该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密度来判断细胞的生长和传代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周期相对稳定,如24小时,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24小时后,本次培养的细胞基本都分裂了一次,此时可看到细胞密度增加,这就是子二代了,他们各自含有子一代一半的DNA

细胞系和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红系”细胞:大部分指的是成熟红细胞、幼稚红细胞、早幼、中、晚红细胞等;“粒系”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巨核系”细胞: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的一种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核很大,但数量非常少,研究起来非常困难。

细胞 (英文名:cell)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但也有人提出应分为三类,即把原属于原核细胞的古核细胞独立出来作为与之并列的一类。研究细胞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物学。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8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