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卸载作用(泵卸荷的两种液压回路原理图)
泵卸荷的两种液压回路原理图
设计上液压马达与环形液压缸油路是并联的。当卷扬机启动时,同时向液压马达和环形液压缸供压力油,进入环形液压缸的压力油克服弹簧张力使制动器松开,卷筒工作。
卷扬机的提升或下降,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当油路卸荷时,环形液压缸的压力消失,制动器在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定位盘被制动,卷筒处于刹车状态。
在下放钻具时,当下放速度过快,超过液压马达供油时,由于回油路上平衡阀的限速作用使钻具以一定速度匀速下降。
液压泵卸荷回路有哪几种形式
原理是卸荷阀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液压泵卸荷的阀。 卸荷阀通常是一个带二位二通阀(常为电磁阀)的溢流阀,功能是不卸荷时用作设定系统(油泵)主压力,当卸荷状态时(靠二位二通阀动作转换)压力油直接返回油箱,油泵压力下降至近似为零,以实现一些回路控制和提高油泵寿命,减少功耗。在回路中属于并入回路的。减压阀用于调整执行元件所需压力,是串联在回路中的,一般不能互换使用。 原理: 卸荷溢流阀由溢流阀和单向阀组成。当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时,溢流阀开启,泵卸荷;当系统压力降至溢流阀的关闭压力时,溢流阀关闭,泵向系统加载。
使泵卸荷时的压力称为卸荷压力,使泵处于加载状态的压力称为加载压力。
绘制泵卸荷的两种液压回路原理图
所谓液压系统的卸荷状态,是指液压泵持续运转,执行器未发生动作,且溢流阀无高压溢流的状态。
在卸荷状态下,执行器并不对外做功,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状态下,驱动液压泵运转的电机或者是内燃机所消耗的功率尽可能的小。
液压系统的卸荷方式有
1、在单执行器系统或者是配置了多路阀的系统,我们可以利用换向阀的中位机能直接卸荷。
2、采用电磁溢流阀卸荷;
3、采用电磁换向阀卸荷;
4、采用恒压变量泵卸荷;
5、采用卸荷阀卸荷;
泵卸荷的两种液压回路原理图解
1、顺序阀工作原理
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顺序阀,经通道作用于阀芯下端,阀芯向左移动,直至作用于阀芯的压力与弹簧力平衡,当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克服弹簧弹力推动阀芯左移,顺序阀打开,液压油通过顺序阀进入后边的液压执行元件,实现元件顺序动作控制。
2、单向顺序阀的工作原理
3、插装式单向顺序阀结构
4、单向顺序阀原理符号
在顺序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一个反向止回阀,即变为单向顺序阀。液压油自进油口进入单向顺序阀时(正向),达到调定压力时,阀芯上移,进口(1)与出口(2)连通,油液才能从进口流至出口,起到顺序控制的作用;而当液压油从出口(2)进入单向顺序阀时(反向),黄色阀芯在液压油压力作用下下移,出口与进口连通,液压油经止回阀通过,顺序阀不起作用,不起顺序控制。
将上阀体旋转180°,使弹簧腔的泄油孔与出油口相通,并接油箱,顺序阀变为卸荷阀。
5、顺序阀的应用
顺序阀和单向阀往往配合在一起使用,构成单向顺序阀。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根据不同的负载,一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入工作状态,这时需要利用顺序阀进行控制。
在汽车吊的支腿液压回路中,液压油控制前后各两个支腿工作,为了保持机器的稳定性,通过顺序阀的控制,使支腿伸出时先伸出后腿(油缸2)后前腿(油缸1),而支腿收回时先收回前腿(油缸1)再收回后腿(油缸2)。
换向阀左位工作,液压油首先进入后腿液压缸(油缸2)无杆腔,有杆腔经单向顺序阀2的止回阀回油箱。当后支腿(油缸2)伸出触地后油压升高,足以打开顺序阀1时,液压油才进入前腿液压(油缸1)的无杆腔,前腿伸出。
换向阀右位工作,液压油首先进入前腿液压缸(油缸1)有杆腔,无杆腔经单向顺序阀1的止回阀回油箱。当前支腿(油缸1)完全收回后,油压升高足以打开顺序阀2时,液压油才进入后腿液压缸(油缸2)的有杆腔,油缸2的无杆腔单向顺序阀2的止回阀回油箱,后腿收回。
泵卸荷是什么意思
工作原理:卸荷溢流阀由溢流阀和单向阀组成。当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时,溢流阀开启,泵卸荷;当系统压力降至溢流阀的关闭压力时,溢流阀关闭,泵向系统加载。使泵卸荷时的压力称为卸荷压力,使泵处于加载状态的压力称为加载压力。
功能及应用:卸荷溢流阀的主要功能是自动控制泵的卸荷或加载。鉴于卸荷溢流阀的功用,要求卸荷压力与加载压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差值过小,则泵的卸荷与加载动作过于频繁;差值过大,则系统压力变化太大。加载压力与卸荷压力的差值是卸荷溢流阀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加载压力为卸荷压力的85%左右。其性能与溢流阀相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