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内容

危岩体卸载(危岩体的防治措施)

2023-04-22 21:48:11教程1

危岩体的防治措施

链子崖危岩体由坚硬石灰岩组成,其间夹数十层薄层炭质页岩,底部为厚1.6一4.2m的马鞍山组软弱煤系地层,其下为岩溶发育的石炭系黄龙灰岩。岩层走向北3050°东,倾北西,倾角2735°,即岩层倾向上游斜向长江。

其中T8-T12缝区危岩体紧临长江,南、西分别被T8、T9、T11、T12、T13、T14和T15缝切割,北东两侧临空,底部煤层基本被釆空,是防灾治理和监测预报的重点险段。

链子崖危岩体的危岩区划分

根据裂缝发育特征、危岩体的分布位置、边界条件、岩体结构条件、近期变形特征,将链子崖危岩体划分为3个危岩区域一一

1、T0-T6区缝危岩区:位于链子崖南部,其南、西分别以TO和T6缝为界,北东侧临空,高约110m,底部以煤层为界,呈不规则菱形块体,南北向长220 m,东西向宽60m,体积约86. 5X 104米立方。

2、T7缝危岩区:以T7缝切割岀一南北向长50m、东西宽515m,高73m的上宽下窄 的楔形岩体,体积约2X104米立方,斜贴于陡崖之上。

3、T8T12缝区:该区危岩体的北、东侧临空,南、西边分别以T8、T9、T11、T13缝和 T12缝为界,底部以煤系地层为界,呈不规则近似扇形块体,体积约225X104米立方。

危岩处理方案

修复技术措施:1。在锚杆支护前,要敲击锚杆顶部,使松动的岩石变硬,并做好危岩的处理工作。2。检查车行道宽度、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欠挖区是否符合要求。返修合格后,方可钻螺栓孔。3.车行道高,当需要搭设操作平台钻孔时,应搭设牢固的操作平台,操作过程中人员应站稳,防止平台被推倒。4.按要求设置锚杆眼位,用钢钎或镐挖眼座。螺栓孔由两人配合一台台风钻机钻孔。5.杆孔应与周围巷道垂直,边孔应与巷道中线垂直,顶板孔与岩面夹角不应小于75度。眼深应大于50 mm螺栓长度6.钻前应按钻头直径小于螺栓外径2 mm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选用,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危岩处理方法

不管是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施工作业还是隧道工程施工作业,在处理顶板过程,首先单人不得进行,没有采取临时的支护措施不进行,在有效的安全措施下要先外后里,一人照灯一人处理,用长柄工具将危岩活矸处理掉,直至将顶板处理好,然后再进行永久支护。

危岩体治理方法

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一年来,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持续加大云冈石窟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云冈学”研究,提升展览展示水平等方面全力推进。

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成立,作为山西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是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一年来,云冈研究院完成了云冈石窟第11、12、13窟的保养维护,同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文物保护项目20个,内容涵盖危岩体修复、洞窟加固、文物数字化、山顶考古遗迹保护展示等。

从“三年保护工程”的实施,到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再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九十多年来,文物部门始终精心守护着这座人类文明的宝库。

危岩体加固方法

2022年8月1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开始开放,卢舍那大佛在大修之后重现真身。据悉,历时228天,河南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于7月21号完工。这是继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奉先寺时隔50年的又一次大型保护工程。大修时外围的6900平方米脚手架,将于八月上旬全部拆除完毕。

危岩体地质意义

1、对爆破清理的危岩,在爆破前施工人员应远离施工区域20m范围内。爆破作业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运输、使用、检验和销毁等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

2、高边坡清理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牢固地拴在可靠的安全桩上,绳索应拉直,不得在同一个安全桩2根及以上安全绳拴2人以上。

3、高边坡清理施工应设置安全通道;清理边坡突出的块石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清理石料工作面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交叉作业。

4、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滑动、崩塌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项目部处理。

5、施工生产区域主要进出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禁令。与施工无关人员、设备不得进入施工区。

6、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本工种之外的工作;严禁酒后上班。

危岩体特征怎么描述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境内,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是国家重点规划的8条高速公路之一--长沙至重庆通道湖南段吉(首)茶(峒)高速公路中的重点工程。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

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悬索桥方案成为最佳选择,矮寨特大悬索桥成为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系在建的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距吉首市约20公里,横跨德夯大峡谷,落差达400多米。悬索桥,又名吊桥,即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的缆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矮寨特大悬索桥一开始就与五大世界级难题狭路相逢!

1.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米,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至100米。2.地质复杂:索塔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吉首岸索塔基坑附近就发现大小溶洞18个,其中最大的溶洞体积近万立方米。3.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为31.9米每秒,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

4.吊装难:主缆及钢桁梁在300至400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最大重量达120吨。5.运输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运输总量就达18万吨。

矮寨大桥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一是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悬索桥,创世界第一。二是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一。三是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四是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世界第一。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9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