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函询与谈话提醒区别(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的使用阶段)
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的使用阶段
谈话提醒并没有相对人实质的违纪证据,谈话氛围比较轻松,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对相对人进行提醒,可以起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作用。
而诫勉谈话比较严肃,由于已经掌握了相对人相关违纪行为,诫勉谈话就是要指出来问题,让相对人抓紧整改。
谈话提醒的适用范围
“谈心谈话”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交流思想、提醒警示的重要手段,也是关心关爱党员的一种重要载体。根据谈话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沟通类谈话、考察类谈话、提醒类谈话、问责类谈话等四种形式。
一、沟通类谈话
主要以谈心交流、沟通思想为主,不应与一般性的工作交流相混淆。谈话之前双方均应有所准备,重在沟通思想,消除成见,形成共识,增进感情。分为两种情况:
(一)日常谈心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谈心谈话应当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帮助提高。
谈心谈话要注重广泛性、深入性、及时性,采取灵活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上级要主动与下级谈,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出现重大困难、身心健康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的党员,上级领导应当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当重要项目启动时、考核评价结果公布时、工作中遇到阻力时、班子之间出现不团结等情况时,要解疑释惑、打消顾虑,体现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前的谈心
这种谈心是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必经程序,应在会议召开前进行。主要是围绕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以广泛听取批评意见为重点,通过谈心查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撰写剖析材料、制订整改措施做好准备。
二、考察类谈话
是了解掌握被谈话者思想认识、能力素质的主要渠道。分为两种情况:
(一)入党前谈话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入党前的谈话有两次,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委派专人与申请人谈话,主要目的是了解发展对象入党动机和对党组织的认识,通过考察,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党委审批前,应当指派党委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发展对象提高对党的认识。谈话人应当将谈话情况和自己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的意见,如实填写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上,并向党委汇报。
(二)选拔干部考察谈话
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部门近距离接触干部,获取信息,识别、研判干部的重要途径。确定谈话对象时,尽量选择与考察对象在工作和生活上接触较多的人员,便于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
三、提醒类谈话
主要是聚焦关键时点,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谈话提醒干部知规守矩、履职尽责。分为三种情况:
(一)任前谈话
此类谈话由组织部门组织,主要是宣布组织决定,提出对就任者的希望和要求,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如果是降职的,还应做好必要的思想疏导。
(二)廉洁谈话
由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开展的谈话,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旨在使被谈话人知晓自身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对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提醒,防微杜渐,加强自律。
(三)提醒谈话
针对群众反映或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换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巡视等工作中发现谈话对象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其他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
四、问责类谈话
主要是针对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的领导人员,组织对其进行谈话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诫勉谈话具有严肃性,泛泛而谈解决不了思想深处的问题,要以“红脸”“出汗”为衡量标准,绝不能流于形式。分为两种情况:
(一)批评教育
一般用于情节比较轻微的违纪行为。谈话人要根据掌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指出谈话对象在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执行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等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要求其作出明确承诺,抓好落实。
(二)诫勉谈话
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对其进行谈话诫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诫勉时应由本人做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诫勉谈话具有一定的影响期,被诫勉者取消当年年度考核、本任期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六个月内不得提拔或者重用,并记入被诫勉人个人廉政档案。
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的使用阶段是
提醒谈话算行政处分。有的是有处分期,有的是没有处分期的,要视处分的具体情况和认识态度及组织有关要求而定。提醒谈话是对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由组织和纪律检查部门对干部谈话规诫、监督管理,并组织跟踪考核。提醒谈话主要是对有轻微违纪行为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诫勉教育,达到提前打招呼、及时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
在对被诫勉者发诫勉通知书前,由局党组指定专人或由分管局领导进行谈话。谈话时要认真指出被诫勉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诫勉的具体要求,同时进行帮助教育。被诫勉者所在部门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帮助教育。被诫勉者本人要正确对待诫勉,深刻反思剖析自己,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整改, 自觉接受局党组和所在部门的帮助教育,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和组织的信任。诫勉期满,本人要按时向所在部门、局人事教育科及分管局领导书面汇报告个人整改情况,局党组和人事教育科要及时进行跟踪考察,并视其整改情况,提出解除诫勉和调整岗位、除名、免职解聘、降职、撤职、降级的处理意见。
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的区别
书面函询,在组织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被举报人书面说明有关情况时使用书面函询。根据反映问题的具体情况,谈话和函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凡反映问题具有可查性的违纪问题线索,应以初步核实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以谈话函询的方式进行处置。
谈话函询是对反映党员领导⼲部或⾏使公权⼒公职⼈员的问题线索进⾏处置的⽅式之⼀,是⽤好第⼀种形态的重要抓⼿。谈话是指与被反映⼈谈话,要求其说明情况,函询是指向被反映⼈或被反映单位出具书⾯函件,要求其说明情况。
谈话函询和谈话提醒有何区别
影响是:如果经过提醒谈话改正了,没有任何影响,没有改正会责令整改。
情节严重的,会取消评优,并记入个人档案,每次谈话都将记录在案。所以,谈话提醒不仅是上级了解员工,关心下属,爱护干部的重要手段。
而且通过谈话提醒,函询等方式,抓早抓小,还能使个人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松弛的纪律得以重新绷紧,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谈话提醒还是提醒谈话
通报批评比约谈情况严重。约谈往往是针对在工作生活等相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通过例行的或者有针对性的谈话来提醒对方不要出问题。这是一种事前的监督或者教育。
通报批评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或者过错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属于一种结果或者定论。所以通报批评更严重。
谈话提醒和谈话函询的使用阶段是什么
立案调查,了结,提醒谈话、暂存、组织处理等
谈话提醒程序规定
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谈话提醒是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谈话提醒有时有时间的限制,有时没有时间限制,比如对某事某人工作出现失误或进展不如人意,需要对某个地方、单位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一般是指定专人在什么期限内开展谈话提醒,提出改善工作的具体措施,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