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什么龙血统(陈姓是什么族血脉)
陈姓什么龙血统
胡姓是古代拥有皇室血统的姓氏之一
胡姓出自妫姓,与陈姓同源,都是胡公满的后代。胡公满,就是西周初建立了陈国的陈姓始祖。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他的后代一部分以国为姓,姓陈;另一部分以他的谥号为姓, 姓胡。胡姓还有另外几个起源,均出自周朝。
周朝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出自姬姓,一个出自妫姓。两个胡子国被灭以后,他们的国人都有人将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又形成了两支胡姓。到魏孝文帝的时候,又把鲜卑的贵族纥骨氏改为胡姓。很多进入中原的外族也纷纷改姓胡氏。
陈姓是什么族血脉
姓氏文化里的九李十三陈,是自古以来的姓氏典故传说,也就是说李姓分九条根,陈姓有十三条根,同姓李或陈,但不是同族人,姓氏组织也是“某某姓氏联合会,联谊会”说明他们坦诚,真实,没有用宗亲这两个“亲切”的字眼来欺骗人,联络人,引导人。
旗帜鲜明地表明他们的组织是姓氏组织,是一个普通的民间根亲文化交流平台,社会和文化接受这种组织行为和称谓。
当然孔子的后裔都称孔氏宗亲,曾国蕃的后代都称曾氏宗亲,但他们的前提都是共祖同根,血脉相连。
姓陈的是哪种龙的传人
廖青睿平步青云,睿智过人廖青博青云直上,博学多才廖敬言嘉言善行,受人尊敬廖敬华才华横溢,令人敬仰廖德浩以德报德,浩然正气廖德轩德高望重,气宇轩昂
陈姓什么氏
陈、田、胡、孙、袁等姓同宗。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爵位为侯爵,以国为姓,此乃陈氏得姓之开山鼻祖。
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满。他是陈姓以及胡姓的始祖。胡公妫满既是陈国的始君,也是陈姓的得姓始祖,是天下陈、田、胡、孙、袁等姓的一世先祖。淮阳今存胡公墓,在城湖东南,每年祭拜者不绝。
陈姓是什么血脉
一般来说,姓氏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家族血缘,然而随着姓氏的发展,却变成了“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尤其是在夏商周以前,一个人的姓氏是可以看出高低贵贱的,通常高贵的姓氏也不会和低贱的姓氏联姻。今天就来说说,上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如果你是其中之一,那你祖上可能是上古皇族。
1、姬姓
姬姓应该是姓氏的始祖,80%的人的姓氏都是从这个姓演变而来的,而且至今已经有远超5000年的历史了。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可能不是一个民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炎黄子孙”,而姬这个姓氏就是黄帝的嫡系子孙。
根据《说文》中记载,黄帝居住在姬水之边,所以就以“姬”为姓。远古时代,黄帝带领轩辕氏一族打败了蚩尤,又和炎帝合并为炎黄部落,地方变大了以后,黄帝的子孙被分封到了各个地方,有的就以自己所在的地名为姓,而黄帝的嫡系子孙,则代代以“姬”相袭,不过到了唐朝,因为李隆基,姬姓后人不得不改姓,到现在少之又少了。
2、黄姓
黄姓的起源来自于舜时期一个叫伯益的人,他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先是帮助禹治水有功,后来又帮助舜,所以得到了舜的赐姓,作为一个古老部落的首领,伯益后代也有好几十支,有一支就是黄氏,在商末周初还建立过国家,到了春秋时期,才被当时的霸主楚国灭国,虽然黄国短暂,但后代还是延续了黄这个姓氏,在血缘上,黄氏也是帝颛顼的后代。
3、姜姓
相传,炎帝出生在姜水边,就以姜为姓,所以姜这个姓氏的始祖就是炎帝。作为古老的三皇五帝之一,炎帝神农氏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但我们都知道,炎帝败于黄帝,所以炎帝的后代随着时间流逝,多改为其他姓,直到炎帝后人伯夷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赐回了祖姓,延续了炎帝的香火。
4、妊(ren)
这个姓氏至今已经不多见了,但却是个很古老的贵族姓氏,是伏羲的后代,伏羲也是三皇五帝之一,算是中华民族的直系始祖,但这个姓氏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演变成了其他姓。
5、刘姓
有这么一句话,叫“刘天下,李半边”,刘姓出过的皇帝是最多的,刘姓的起源也是大有来头,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有个人叫刘累,这个人有异才,能驯化龙,但为人驯龙的时候,不小心驯死了一条雌龙,怕被治罪就躲了起来,他的后代就延续了他的姓,到了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才真真正正成为大姓,如今有几千万的人口。
6、陈姓
“黄帝神兵阵,舜后万世陈”,陈这个姓氏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而且据说帝尧的母亲就是陈氏女,“喾复取陈氏(女)生帝尧”,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后代有个叫胡公满的,因为周朝时期被封在陈地,所以后来就叫陈胡公满,他的后来也延续了这个姓氏,这就是陈姓的来源。
姓陈是哪个家族的后代
陈氏之“颍川世家”。
颍川陈氏: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据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
陈氏迄今,中国陈姓人口达70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其中世界分布颍川陈氏子孙达6000万以上,名列中国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区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颍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历史悠久,名声响亮,帝王将相,人才济济,影响巨大。
姓陈的是什么血型
据说成龙祖上和房玄龄有关,后来由于政治原因改姓陈,所以就有了陈港生,成龙是生在香港的,小时侯上了一年级,用龙哥的话是除了站着睡觉,别的饿不会,所以老爸就送他去学武,和洪金宝,元彪,元华(包租公),元秋(包租婆)是元辈师兄弟,叫元楼,后来在七朵小金花的演出中走红,后来改名为成龙,名人的家属是无名的,所以儿子从小姓房,直到房先生22岁,龙哥才给太太林凤娇和儿子名分,房先生一直姓祖先的姓氏 对于房祖名为什么姓房,很多人都有疑问,其实这里面有个惊人的秘密。原来他的爷爷以前是特工,要隐姓埋名,房祖名也是大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姓房,就改过来了。成龙之所以不改,是害怕造成太大的影响。现在对这个呆呆、傻傻的“房同学”我们更要刮目相看了,依靠家族背景,我们的“房同学”就算不当歌手,也可以做个金牌小特工。做特工当然得有一流的搏击技术,我想流着“龙血”的房祖名肯定有这方面的潜力,绝对是块习武的好材料,练一练,说不定比成龙还要厉害呢。 另: 房祖名个人档案 英文名:Jaycee 原名:陈祖明 父亲:成龙 母亲:林凤娇 第一部影视作品:《千机变II花都大战》 第一首单曲:《边走边唱》(自写自唱) 时尚、豪情、粗犷不羁以及英雄气质,是人们对进军影视圈的房祖明的第一印象。无论是拍戏、写作、唱歌对待每项工作都认真对待。作为成龙之子,房祖明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成龙个人档案 本名:陈港生 艺名:陈元龙 英文名:JACKIECHAN 生日:1954年4月7日 生肖:马 出生地:中国香港 籍贯:山东 职业:演员、导演、歌星 身高:1.74M 体重:63kg 血型:AB 婚姻:已婚,有一子 嗜好:汽车,缓步跑 最喜欢明星:没有特别喜欢 最喜欢食物:鱼翅 最喜欢演员:查理卓别林 最喜欢颜色:白、杏
陈姓血缘祖先
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姓陈的是什么龙
房道龙(1914年12月22日-2008年2月26日),房道龙又名陈志平,房道龙生于山东省烟台,房道龙是著名影星成龙的父亲。
曾学过功夫,早年混迹于南京,长大后加入国民党,后来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军统情报人员,随国共内战走出内地辗转来港,同乡介绍他夫妇到美国驻港领事馆打工,他做厨子,龙妈做女管家洗熨,生下成龙取名陈港生。
随国共内战走出内地辗转来港,同乡介绍他夫妇到美国驻港领事馆打工,他做厨子,龙妈做女管家洗熨,生下成龙取名陈港生,港生六岁半时美国领事调升驻澳大利亚大使,也聘陈志平夫妇同赴任,但不可带小孩,龙爸爸就把成龙寄托给于占元做京剧门徒。
十七岁学艺期满出师改名陈元龙从影,后再改名成龙拍《蛇形刁手》、《醉拳》而走红,后再进身好莱坞成国际巨星。一九八二年娶台湾女星林凤娇为妻,生一子取名陈祖名,后来祖名认祖归宗,改为房祖名。
扩展资料
房道龙早年曾在国民党军队服役,据传曾为顾祝同随身护卫后又经顾祝同介绍在戴笠手下工作。此后去往香港避祸,改随妻姓陈,更名为陈志平,并成为美国驻香港大使馆杂工,在此期间通过学习成为大使馆厨师,后大使调任澳大利亚带妻子随大使到澳大利亚赴任。
房道龙是山东省烟台市人,战乱年代由于家乡被毁,与乡亲们流浪到了安徽,曾学过功夫,早年混迹于南京,长大后加入国民党,后来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军统情报人员,也就是常说的特务。
因从事特务活动需要而隐瞒真实身份,所以改为姓陈。后来因为一次枪支走火事故,被革除了军职。于是在南京改行做起亚麻布买卖,生意相当不错,直到日军侵入中国。
陈姓是谁的血脉
中华姓氏源于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是中华姓氏文化发祥地。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生育质量不高。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统一了各部落以后,开创了古代文明,被誉为人文始祖,制定了姓氏,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自封为风姓,也是中华第一姓,其他姓氏有以动物为姓,有以植物为姓,有以居住为姓,有以官名为姓,华夏姓氏由此诞生。
中华姓氏有3000多个,其中大姓有李,陈,王,孙,胡等等,有100多个姓氏源于淮阳,经历史专家确定,河南周口市宛丘淮阳县,是姓氏发源地。
伏羲之后,数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众多姓氏,同根同族,血脉相连,姓氏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的大家庭。
伏羲认识到,近亲婚育的危害性,所以他制定了一套男女婚嫁制度,同姓近亲血缘关系不能通婚的礼仪制度,实现了优生优育,繁衍生息,使中华文明得到了进步。
陈姓有皇族血统吗
源流一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陈姓,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 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源流四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其它源流说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陈姓起源及其家族历史变迁
陈字,曾是一个战车列阵的符号;陈氏,后为一个血缘家族的历史徽号和家族标志。
陈姓历史,荣辱与共;陈氏家族,盛衰并存。
一部中华姓氏通史,就是一部缩影的中华民族历史通书;一部陈氏家族发展史,便是一部微型的中国社会发展史。
翻观陈氏家族生息繁衍的斑斓篇章,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无疑能给人以启迪,予现实以借鉴;增炎黄子孙之自豪,壮中华民族之气概。
一、虞舜后裔以国为姓
姓氏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历史产物,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之中,形成发展为文明社会时期一个家族的总徽号,也是血缘家族的第一标志,并作为保持一族血统世系永续之族号,以区别于其他家族。
关于姓氏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的记载,也有不少相异的说法。如《左传·隐公八年》记载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是"。意思是说:天子让有德的人做诸侯,并以他的出生地赐他为姓;又封一片土地给他,那么这片受封的土地便代表他的爵位,这片土地的名称就成为他的氏。诸侯用他的字作为氏,他的子孙便以其氏作为族姓。做官的人若世代有功,他的子孙便以其官职作为族姓。有封邑的人则可以以 其邑名作为族姓。因此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根据这一记载,认定古代姓氏的来源有四:一日天子以命,诸侯以国为氏;二日侯国的庶支,以父王的字为氏;三日世代有同一官衔者,以官为氏;四日受封采邑者,以邑为氏。
但是早在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就已把姓氏的由来分为九大类:即一日氏于号;二日氏于谥;三日氏于爵;四日氏于国;五日氏于官;六曰氏于字;七曰氏于居;八曰氏于事;九曰氏于职。
后来又有许多说法。到宋代,著名学者郑樵在其《通志·氏族略》中,则进一步把得姓受氏细分为:以国为氏,以郡国为氏,以邑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地 为氏,以姓为氏,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次为氏,以族为氏,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凶德为氏,以吉德为氏,以技为氏,以事为氏,以谥为氏,以爵系为氏,以国系为氏,以族系为氏,以名氏为氏,以国爵为氏,以邑系为氏,以官名为氏,以邑谥为氏,以谥氏为氏,以爵谥为氏等;又记述了代北、关西、诸方复姓及代北三 字复姓和四字复姓等等,合计共有三十余类。
实际上,自古代以来,姓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据统计,春秋时代的姓氏,不过几十个而已,到汉朝的史游《急就篇》就列出单姓、复姓约一百三十余个,唐代温彦编定的姓氏有九等一百九十三家,元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则收录姓氏达三千七百三十余个,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增列为四千六百五十七姓。 迄今,中国人的姓氏差不多近万个。在姓氏发展史上,是先有姓而后有氏,之后则姓氏合一,或称姓氏或称氏姓,或简称姓或简称氏,迄今多称为姓。中华姓氏大家族中的陈姓,便是源于妫姓,以国为氏。即如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所云:"陈,妫姓,亦州名,本太吴之墟,画八卦之所。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林宝在这里所讲的"太吴之墟",实际上是指在六七千年前,曾经生息繁衍在中原地区的一个以蛇为图腾的原始先民的部族聚居地,这个部族的首领就是历史上所称谓的太昊伏羲氏。据历史文献《竹书纪年》的记载,太吴伏羲氏曾"结网罟,养牺牲,以充庖厨"。继而又发明了武器"木兵干戈"。而其最大的贡献,则是"始制 嫁娶,以罐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由此太吴伏羲氏赢得了各部族民众的拥戴,被推举为各部族的首领。在太吴伏羲氏的率领下,太昊氏部族先 后征服了以雄鹿、鳄鱼、猛虎、苍鹰、巨蜥、红鲤、白鲨、长须鲸为图腾的其他部族,并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演化为一个新的图腾。这个新图腾体现了华夏诸族的大融合,被命名为"龙",太吴伏羲氏由此成为龙族的首领。太昊伏羲氏还在太 吴元年的九月初五,在陈地举行了华夏各部族的第一次大结盟,从此"始定四海之广,制九州",统一了中原地区。太吴伏羲氏也成为远古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帝王,被华夏后裔尊为第一代龙祖。
另据许慎《说文解字》载:"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在这里许慎不仅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炼姓历史的由来,而且也点明了陈氏家族的最早发源地为宛丘(今河南淮阳地区)。
"陈"字,早见于金文之中。金文中的陈字,与"阵"字是同一个字,音义皆通,有陈列、张设之意。而且金文中的陈字,作为象形字,左边为旌旗之状,右边则为 战车的车轮和士兵所用的戈矛之形,含义为以战车排列于国土边界而保卫疆土,是古代排兵列阵的意思。传说中是黄帝发明了高轮战车,所以黄帝又名轩辕氏(或日 玄鼋)。这说明,此时的战车已广泛用于战争,所以当时的"列阵"主要即指车战。这使后人很容易联想到古代战场上旌旗猎猎、号角震天、战马嘶鸣的壮烈场面。
陈氏子孙作为虞舜的直系后裔,其远祖实际上可追溯到三皇五帝之首的黄帝时代。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帝喾相传是黄 帝的曾孙、颛顼的儿子。陈丰氏是黄帝时代黄帝部族的一个重要支派。陈锋氏或作陈酆氏、陈丰氏,陈丰氏之女日庆都,生子放勋即帝尧。由此可知,陈丰氏是与黄帝家族互相通婚的双胞族,并后来一起随黄帝族长期居住在土地肥沃的中原地带宛丘的陈邑。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陈丰氏部族后来融合于其他家族而销声匿迹,但 是陈丰氏部族生息居住的地名却永远地留传了下来,并给中华民族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带来了一个特定的徽号"陈"字。
帝尧之后,是历史上的虞舜时代。舜被尊为三皇五帝之一帝,同时也是陈氏子孙公认的先祖。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 讷,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商均为舜帝次妃女英所生,因帝舜长妃娥皇无子,所以商均便是舜帝的嫡长子。据说商均多 才多艺,是弓箭和舟船的发明者,当然也有能力继承舜的事业。
但是,在当时的权力争夺中,黄帝族华夏后裔大禹却占了上风,最后当上了华夏部族大联盟的首领,商均被封于虞城(今属河南)。在虞舜死后,舜帝原属的有虞氏 部族,纷纷向四方退避迁徙,他们的踪迹大多被历史所湮没。而商均也从虞城被移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商均迁走后,他的后人虞思仍留居虞城旧地,另一支虞遂 则在虞乡统辖有虞氏部族。一直到商汤灭夏,商汤封虞遂后裔于陈,即古陈丰氏部落曾经的生息之地宛丘的陈邑,舜帝、商均的后裔遂在各地生息繁衍开来。
到 周朝初年,舜的第三十三代孙、虞思的后裔遏父(又称阏父)投附周王,被任命担任陶正一职。遏父的先祖虞舜,曾"耕历山,陶河滨",是上古时期著名的制陶专 家,舜的子孙也自然而然地把这一祖传的技艺继承了下来。所以遏父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正因为遏父制陶有功,因此在周武王灭商建国后,广召三皇五帝之裔孙,追封先贤遗民,就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邑,取国号为陈,封侯爵,奉守
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妫满为妻。
因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所以历史上又称妫满为胡公满。据《左传》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即因为妫满不跟商纣王淫乱,而又亲周,所以周武王命他继承虞舜的正统,成为妫姓与姚姓的正宗。陕西临潼西段村于1976年3月曾出土西周《陈侯簋》,铭文日"陈侯作王妫媵觳,其万年永宝用",可知陈 国确系妫姓,且与周王室通婚。胡公满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胡公满的子孙因此得陈姓,陈姓也固定为一个血缘家族的徽号。
周初的陈国位于今豫东大平原上,境域平坦,河流纵横。迄今为止,与淮河交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等河流分布其东境,由北向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大支流颍水及其与颍水交流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等,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人淮河。虽然这些河流多是经历了历史以来沧海桑田的变迁 而形成的,不过颍水则一直是千年以来流淌至今的古老河流,还有颍水的支流古濮水今名沙河。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又地处川泽纵横、平坦无堰的中原地带,因而是当时物产比较丰富、文化也比较发达的优越地区。胡公满作为陈国的开国君主,为政处事兢兢业业,他建宗庙,行周礼,奉祀虞舜,发扬光大先祖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美德,使整个陈氏家族融洽,陈国社会祥和,很快把陈国建设成为一国臣民其乐融融的聚乐之地。胡公满还注重粮食储蓄,又缮修城 郭,防御外患,平定内乱,很快把陈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富裕强盛。正因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陈国与当时的其他封国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地区的强盛之国。
尤其是陈都宛丘(古城址位于今河南淮阳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经胡公满的修筑租建设,也发展成为陈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宛丘的意思,据《尔雅·释丘》的解释,是"宛中宛丘"之意,即像宛丘一样的土丘瞿崛立于其中。另据《毛诗传》云:"四方高、中央下日宛丘"。宛丘现在地形还是如此。这样 的地形,在古代常常容易被先民们选为定居点。宛丘就相传曾是太皋伏羲氏的都城,如《陈州府志》云:"陈州,太皋之墟,古宛丘之地。神农都之,始为陈。"这 里所云"陈",是旧有的意思,即指伏羲神农氏所居之旧都。当时的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为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水患。而《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一诗曾谈到都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沤麻之水要清洁,才能漂白苎麻,织出洁白的布。《陈风·东门之粉》还谈及东门一带种植着大片的粉树,粉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由此可以想见,东门一带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其景致自然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正是因为当时东门一带成为一处风景幽雅、臣民游乐的公园场所,所以才多见 诸于诗人之吟咏。从中又可见陈国当时的一派繁华景象。
周成王九年,胡公满卒,葬于陈。后人为纪念其功德,在都城南郭修建了胡公祠(今称三元宫),并在柳湖东建陈胡公墓。其墓因城壕水长期注浸,故后人以铁锢 之,俗称铁墓。民国《淮阳县志》载有后人瞻仰陈胡公墓所留下的《胡公铁墓诗》:"郁郁元台卧草莱,周遭铁金铸莓苔。古波流水消春雪,高树秋风入夜台。"一幅历经沧桑的风景图。
从胡公满起始,陈国公室宗族延续了五百八十八年、其间有二十六代君主的繁衍生息,成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大宗族。陈国公室宗族的主要世系传承大体如下:
胡公满生皋羊和犀侯,皋羊为陈申公,犀侯为陈相公。陈申公皋羊生突和靖伯庚,突为陈孝公。突生圉戎,圉戎立为陈慎公。靖伯庚后代改姓袁。圉戎生宁,宁立为陈幽公。宁生孝,孝立为陈麓公。孝生灵和针子,针子后以针为氏,其子孙为针姓,灵立为陈武公。灵生说和燮,长子说立为陈夷公,三年后,燮立为陈平公。燮生 圉,圉立为陈文公。圉生鲍和佗,鲍立为陈桓公。鲍生免、跃、林、杵臼。公元前707年,鲍弟佗杀太子免,立为陈勉公。不出一年,蔡国以强凌弱,杀佗而扶 跃,立为陈厉公。跃弟林不满厉公所为,复杀厉公而自立,号为陈庄公。跃生完,完即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完),避内乱逃奔齐国。七年后,林弟杵臼立为 陈宣公。陈宣公生御寇、款、子夏、庆氏,废嫡立爱而杀御寇,次子款立为陈穆公。子夏生御叔、少西氏。御叔生夏氏。款生朔,朔立为陈共公。朔生平国,平国立为陈灵公。灵公十五年,被夏氏夏征舒所杀。平国生午,午立为陈成公。午生弱、招、黄、过,弱立为陈哀公。三十五年,弟招作乱,弱自杀。弱生师、偃、留、 胜,太子师被抬所杀。师生吴,吴立陈惠公。胜生公孙贞。公孙贞生司城氏,为陈哀公另一支。吴生柳,柳立为陈怀公。柳生越,越立为陈治公。公元前479年, 楚惠王北伐至陈国,灭陈而杀澹公。
亡国后的陈国公室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氏,这就是陈氏。自胡公满建国到陈国被灭,陈氏公室宗族经历了五百八十余年的繁衍生息,有着二十六代君王及其众多王妃构成的公室家族,使陈氏血缘家族从初始,即以无比强盛的姿态迅猛壮大起来,为陈氏的日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陈国公室多支系的繁衍,也使陈氏家族 从开始就形成一本多枝的发展态势。虽然陈国在经历了近六个世纪之后,为楚国被灭,但其裔孙已深深根植于中原大地,并由此向四方播迁。正如后人所说:"陈氏 遍天下,始祖皆胡公"。
迄今,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陈姓人口已逾七千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点八。若按中华姓氏人口多少排序,则仅次于王、李、张、刘四姓,排在第五位,名列中华十大姓氏之第五位,堪称中华神州之名门望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