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草字念什么字(草字怎样读)

2023-05-13 14:20:09西部百科1

草字念什么字

草字头的字有花、芳。

1、花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读作huā。花的古字是(华),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魏晋时分化出“花”字,其本义是花朵,后引申为像花的东西、错杂的颜色、虚伪的、模糊不清、用掉等义。

2、芳,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fāng,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秦简)。本义是指花草的香气;引申可指香草,也泛指花卉;又可指有贤德之人等。

草字怎样读

假单人旁换万成草字葭。

草的什么字

绿油油的小草,碧绿的小草,枯黄的小草。

草的是什么字

小草的草字拼音是三声。 草拼音:cǎo 释义: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草这个字

可以用认真地除草,辛勤地除草,这样的两个字词语都可以。

草字百度百科

茨 [cí]

〈动〉

(形声。从艸,次声。本义:用芦苇、茅草盖屋顶)同本义

茨,以茅苇盖屋。——《说文》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庄子·让王》

〈名〉

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又如:茨宇(茅屋);茨竹(用茅草和竹子搭盖的房子);茨檐(茅舍,民房)

蒺藜

墙有茨,不可埽也。——《诗·鄘风·墙有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诗·小雅·楚茨》

又如:茨门(茅草,芦苇所做的门);茨棘(茅草与荆棘。比喻荒野)

组词

茨菰茨棘棘茨茨宇茨茅墙茨茨檐采茨茨莨凫茨茅茨茨门苫茨蓬茨

相关例句

1.

迪尼茨特别着重说明以色列的弹药即将告罄。

百科释义

茨的读音是cí,是形声字,形艹声次。从艹,本义:用芦苇、茅草盖屋顶。

草这个字怎么读

qín

①(名)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②(名)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紫色花;根可入

芩拼音:qín注音:ㄑㄧㄣˊ部首:艹 笔画数:7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从艹、今声 字意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多用女性 五笔:awyn 笔顺编号:1223445 笔顺读写:横竖竖撇捺捺折 现代汉语全功能词典芩 qín(1)(名)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2)(名)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紫色花;根可入高级汉语字典芩 qín〈名〉(1)黄芩 [skullcap...

草字念什么字组词

菁 (jīng)

菁是一个字,读作jīng。本意是指韭菜的花,引申泛指其他的花,也引申指事物最美好的部分。形声。从艸,从青,青亦声。“艸”指“草本植物”,“青”意为“精华”。“艸”与“青”联合起来表示“草本植物的精华”。

词性示例:

(1) (形声。从艸,从青,青亦声。“艸”指“草本植物”,“青”意为“精华”。“艸”与“青”联合起来表示“草本植物的精华”、“花朵”。本义:花朵。特指:韭菜花)

(2) 同本义

菁,韭华(花)也。——《说文》.

其实菁菹。——《周礼·醢人》。司农曰:“非菹也。”

以西菁菹。——《仪礼·公食礼》。注:“萱菁也。”

(3) 泛指盛开的花

秋兰茝蕙,江离载菁。——《文选·宋玉·高唐赋》

(4) 又如:菁菁者莪(原是《诗经·小雅》的篇名,此诗赞美培育人才,后世遂用来比喻乐育英才)

(5)水草。

(6)华采。如:菁华;菁英(精华;精英);菁藻(犹精华;精英)

(7) 泛指蔬菜 。如:菁羹(菁菜羹。亦泛指穷人所食的粗菜)

草字是什么

部首为艹的字有很多个:草,莓,蔬,菜,葫,芦,萝,茄,莲、芽、葵、蓝、苦,藤,芨,芝,茁、菲、落、荫、著、葡、蒙、蒲、葫、苍、萧、茉,莉,蓬、菊、薇、萄、萌、芬、董、蓄、蕾,茴、蘸、药、萍、芒、菇、苇、蓓、荒、芳、艺、蔼、萎、茂、荆、蕨、菠、藏、荔、艾、获、茬、蕴、若、藐、蕊、芯、菌、蒜、藻、蔬、荐、茫、苞、苫、蔽、茸、苟、范、茗、荻。

草字百科

情况属实这4个字的草书如图所示,这是怀素的草书字体。可以按照下图临摹练习。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扩展资料: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

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参考资料:草书-百度百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3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