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与刺史区别(州牧和刺史的代称)
州牧和刺史的代称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刺史、州牧、太守这三个是比较常见的官职。比如东汉朝廷曾经封孙权为征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比如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表刘备为荆州刺史(作为交换,刘备表孙权为徐州刺史)。再比如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也即对于大家熟悉的汉末三国历史人物,几乎都担任过刺史、州牧、太守等职务。那么,问题来了,刺史、州牧、太守,这三个官职哪个更大呢?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
首先,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刺史、州牧、太守这三个官职中,太守的地位是最低的。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也即一个郡的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太守来负责的。在秦朝时期,因为只有36个郡,所以彼时的郡,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省或者较大的市。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郡的数量明显增加,所以郡的管辖范围大致和现在的地级市差不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到了隋朝时期,太守这一官职逐渐被废除了。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刺史这一官职,则在太守之上。根据史料记载,刺史这一官职始于西汉时期。不过,在西汉时期,刺史主要是一个监察太守等官吏的职位。到了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一个州的最高长官。彼时,东汉的疆域被分为10多个州,州下面设立了若干个郡,郡守也即太守,郡下面又设有若干个县。由此,刺史管辖的一个州,也即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了,可谓封疆大吏了,类似于清朝时期的巡抚、总督等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州牧又是干什么的呢?
三
对此,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曾将刺史改为州牧。相对于刺史,州牧不仅是一州的最高长官,而且掌握了该地区的兵权。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东汉末年各地出现的起义,需要刺史掌握一定的兵权,以此来平定起义。为此,东汉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并赋予了州牧一定的兵权。所以,从实际权力和地位来看,州牧是要高于刺史的。但是,州牧制度的存在,也加剧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问题,比如荆州牧刘表、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徐州牧刘备等,都是一方诸侯。
四
最后,到了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历史阶段,州牧(刺史)制度得以大范围的推行。一般来说,一个州要是有州牧,通常就不会设立刺史了,反之亦然。对于州牧(刺史)来说,因为掌握兵权的关系,所以经常带将军号,任重者为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再次者为假节。比如诸葛亮的好友孟建,就在魏国担任凉州刺史,而且兼任了征东将军。再比如曹操的宗室曹休,在魏国曾担任征东大将军、扬州牧、大司马。在三国鼎立这一历史阶段,不管是刺史还是州牧,很多都兼任了将军的职务,以此掌握一定的兵权。而这州牧(刺史)制度对对封建王朝形成深远的影响,比如唐朝时期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等。
州牧和刺史的代称叫什么
刺史和州牧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机构,他们在负责不同的领域。刺史负责审判案件和执行任务,而州牧则主要管理本州内部政务,并监督当地官员,保证官员遵守法律和行政秩序。 同时,他们还负责接待外国使节,促进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并根据情况维护本州的安全。此外,刺史通常由皇帝任命,而州牧则由本州的官员任命。 刺史可以授予官员职位,而州牧则只能任命一些少数重要职位。总之,刺史和州牧都是中国古代政府的重要机构,但他们在职责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州牧和刺史的代称是什么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沿用汉代的做法。史:西汉末年开始行使刺史制度,每州设一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相当于秦的御使大夫.到东汉由于宦官外戚专权,互相监视对方,使得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 逐渐独揽了地方行政与军权,成为割据势力.截至成帝改置州牧以前,州字只是口中的称呼,并非法律上的名词。成帝时,以何武之言,改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后又改为州牧。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比刺史或是州牧要小一级.汉朝两个名称是同时存在的~
刺史和州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上州刺史属于从三品,中州刺史属于正四品,下州刺史属于正四品下。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制度作为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
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为太守。
肃宗再复唐初旧制。
宋代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职。 欧阳修撰《丰乐亭记》
三国时期的州牧和刺史的关系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州牧”就是指一州最高的行政长官,“刺史”则是负责监察,负责检查郡国长官是否有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太守”则是一郡之最高长官。
太守、刺史和州牧的区别在哪?
两汉时期,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则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太守就是地方郡国一级的最高长官,而州牧与州刺史都属于州一级长官,比太守而高一级,三国时期两种官职并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到西汉武帝时期开始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当时也称十三部。
注意这个时候刺史开始出现,其职权是监察郡一级官员,虽不是具体某地一级行政长官,也无固定治所,但直接隶属于中央和皇帝,俸禄六百石低于当时太守的二千石,但职权很大同时地位也在郡国太守之上。
到了西汉成帝,“罢部刺史,更置州牧”,“州牧”这个官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俸禄也由原刺史的六百石提高到二千石,与太守的俸禄齐平,到了西汉哀帝州牧与刺史的名称曾多次变更,但监察的职责没有变化。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又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相比之前居不定所有了改变,有了驻地,其俸禄也仍旧是二千石。
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清名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也同意了将部分州设置州牧的建议,比如当时的汉室宗亲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前文讲过讨伐董卓的时候会有刺史、州牧、国相、太守出现的原因就在此。
州牧和刺史有什么区别
1、职权不同
汉朝时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设立背景不同
设立州牧主要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备城池;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便于管理。
3、中央控制力度不同
汉朝时州牧不仅实现了对行政事务的统管,还掌握了地方军队权力,实际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中央对地方维持微弱的控制;刺史度则加强了地方控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州牧和刺史谁的权力大
1、职权不同
汉朝时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设立背景不同
设立州牧主要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备城池;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便于管理。
3、中央控制力度不同
汉朝时州牧不仅实现了对行政事务的统管,还掌握了地方军队权力,实际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中央对地方维持微弱的控制;刺史度则加强了地方控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刺史、州牧是比较常见的官职。比如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表刘备为荆州刺史作为交换,刘备表孙权为徐州刺史。再比如刘璋,东汉末年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对于大家熟悉的汉末三国历史人物,几乎很多都担任过刺史、州牧等职务。
州牧和刺史的代称是
首先,就州牧和刺史来说,通常是州牧高于刺史。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在西汉时期,刺史原本只是监察一州之内的官员,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璋的父亲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
在此基础上,刺史和州牧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也即都是太守的上级。但是,州牧往往都是资深的刺史。更为关键的是,刺史不一定执掌兵马,但是,州牧则意味着大小事务都可以管理,俨然成为了一方诸侯。所以,在笔者看来,州牧的地位,自然是在刺史之上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刺史不可领兵,比如在魏晋时期,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只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刺史逐渐少见,反而是州牧常见了,也即各个州的最高长官,基本上都是州牧了。也即对于曹操、刘备、刘璋、刘表、袁绍、马超、吕布等诸侯,基本上都担任过州牧一职。
古代州牧和刺史
刺史、州牧、太守区别不大,是同一官职不同时期的称谓。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州牧是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成帝绥和元年(前8),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唐代改郡为州,改刺史为太守。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太守为刺史。
县令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两者职务兼于一身。他们不仅要管理整个县的治安,还要负责整个县的财政税收,另外还要负责安抚百姓。一个好的县令,也可以让整个县繁荣昌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