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与小康的根本区别(大同和小康的概念和根本区别)
大同和小康的概念和根本区别
大同时代,是指原始共产主义,当时由于生产力地下,采取的是按需分配的方式。小康时代,是指奴隶社会时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出现两级分化。
大同和小康有何区别
白话就是大同之世是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凭着自己的兴趣劳动,不是受雇佣,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去工作,小康之治就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没有大众的私有制度社会,是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说白了就是奴隶制社会,马克思说过,雇佣劳动制度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上古时期的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又是小康社会,可见,小康之治就是奴隶社会形态
浅析大同与小康
过去的理想大同社会:人人平等,按需分配! 现在的小康社会:有限的人人平等,有限的按劳分配! 大同社会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小康社会是我们正在实现的原有目标. 在原有计划中,大同社会是小康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康社会是大同社会生活保障的前提!
大同与小康的区别
大同,不仅是位于山西的那座富含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和煤炭中心的名字,它还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人类最终可达到的最崇高的理想世界;代表了祖祖辈辈的华夏儿女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大同”的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
大同思想虽然是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地球村这些思想也与大同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古人对“大同”的理解和阐述,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古人重视大同,同时也重视差距。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你往南,他向北,你朝西,他奔东,天下四方,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熙熙攘攘。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无法抹去,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内心的方向,那就会各得其所,这才叫其乐融融,这才叫天下大同。
《论语》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大同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在周易中,大同是大有卦和同人卦的结合。大有——物质极大丰富;同人——大家志同道合。唯有物质极丰,志向相通,才能够称得上大同。大同世界是孔子这位华夏人文先祖对未来世界的一种美好向往。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孔子才大举“仁”的大旗,周游列国,讲学求礼,在孔子看来,“大同”就是“仁”的最终归途。
天下大同便是和而不同,这个“和”字就是各得其所。今天我们谈社会要和谐发展,公民要诚信友爱,理解“天下大同”的真正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大同与小康的区别与相同
相同点:1、天下为公(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不同点:当今大同还注重各种文化和文明的相互融合,求同存异。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大同与小康最根本的区别
对于大同和小康社会的差别,孔子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大同社会是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依照那个原则,人人都把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与他人友好,所以人们不仅爱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也爱别人的孩子和父母,老年人都安度万年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年幼者能很好的成长,失去了父母的孤儿,死了配偶的寡妇,丧失儿女的老人都能得到大家的关怀。男子有自己的职责,女子有自己的归宿,财物不可以随便浪费,不为社会做贡献都会感到遗憾。这样的时代,用不着智慧和谋略,也没有偷盗和抢劫,家家都不用关锁门窗。这就是大同社会。
在小康社会,人人都只为自己的家庭着想,都仅仅爱着自己的孩子,把财富占为己有,努力为了自己。君主们都把自己的地位传给自己的孩子和兄弟,修建坚固的城墙和壕沟来保护自己,以礼仪作为法则,来规定君臣的职责,来巩固父子关系,来使兄弟友好,来使夫妻和睦。建立了各种制度,以区分贵贱,以奖励勇敢者和智慧者,以要求他们为自己建立功勋。比如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统治的时代就叫小康社会。
大同与小康的概念
一、受益群体不同
1、“大同”社会:是全民无一例外的一种受益状态。
2、“小康”社会:是社会中最低等级水平的一种评测,也就是社会底层受益的状态。
二、社会结构不同
1、“大同”社会:讲究的是全民共有,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2、“小康”社会:讲究的是消除穷困,也就是让社会上没有穷苦的人了。
三、出处不同
1、“大同”社会:大同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谓大同。 ”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小康”社会:“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
大同与小康有什么不同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礼记。礼运》,古人将其与“大同”并列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或社会理想。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大同和小康的最本质的区别
很有地方特色,幽默风趣,老百姓喜闻乐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