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区别(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对雅丹形成年代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
(1)实地调查和观测现代风蚀速率来间接推算其形成年代。如夏训诚根据罗布泊楼兰古城的建筑物遗址风蚀调查结果,认为该区的风蚀速率为0.24~0.47厘米/年,那里的雅丹是近千年的风蚀产物;西班牙埃布罗低地雅丹区域倾倒的石膏废弃物上形成的雅丹,Gutiérrez-Elorza等认为其形成不到100年。
(2)获取雅丹地貌顶部的地层年代推算雅丹地貌的形成年代。如Clarke等用红外释光法对美国莫哈维荒漠1米高的小型雅丹进行测年,得出其形成时间不到250年。
(3)对雅丹地区内存在的文物测年来推断雅丹形成年代。Bohlin和Hoerner分别对罗布泊和敦煌附近细沙中的陶器进行定年,认为那里的中型雅丹在距今1.5~2.0千年以前开始形成。
(4)通过分析雅丹周边沙漠的形成年代,洞穴堆积物等记录的区域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前人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间接推断雅丹形成年代,这也是学者们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之一。如El-Baz等根据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认为埃及西部荒漠大型雅丹的风蚀历史可上溯到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早期;Beadnell、Peel和Hagedorn认为非洲撒哈拉中型雅丹是在新石器洪积期之后形成的;Haynes认为撒哈拉东部的雅丹地貌是在距今4.5千年以前开始的极端干旱期形成的;Washington等认为乍得Bodele低地4米高的雅丹可能形成于距今1.2~2.4千年以前;Goudie通过对非洲纳米布沙漠形成年代来推测纳米比亚海岸的大型雅丹可能形成于数百万年前;Inbar等认为阿根廷PayunMatru火山区玄武岩上的雅丹形成于干旱而多风的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初期;Vincent等根据洞穴堆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情况,推断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寒武纪—奥陶纪砂岩的雅丹地貌在距今400千年以前开始形成;郑本兴等通过分析周边区域地质历史演化与前人研究结果,认为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的雅丹地貌是晚更新世中晚期开始切割的。
除上述方法的单独应用外,还有学者组合应用这些方法来推断雅丹的形成年代。如Al-Dousari等通过综合前人区域气候研究,结合实地观测风蚀速率,推算出科威特Um Al-Rimam低地雅丹的形成年代为距今44~1500年以前。
雅丹地貌是侵蚀地貌,不同于堆积地貌,其形成年代不同于雅丹地层的年代,地层开始被切割的年代才是雅丹开始形成的年代。因此,雅丹形成年代的断定存在很大的难度,还没有直接的方法来测定其形成年代,这也是雅丹地貌研究的难点。只有通过一系列的间接方法来推测其形成的大致年代,但准确性欠佳。由于不同或同一区域的岩性、动力、气候和规模存在差异性,雅丹地貌的形成年代也是千差万别的。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的本质区别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内力和水蚀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其特色是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崩塌、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地貌特征。
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语的音译,其意思是指“陡壁的山包”。因为风力的侵蚀,山包的下半部分会受到剥蚀作用,所以会慢慢形成向里凹的状态,假如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有些松散,那么在上层的压力之下,会造成垮塌,最后形成陡壁,同时也就成为了雅丹地貌,这种地貌远远看起来像古老的城堡,被维民称之为魔鬼城。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简单地说,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岩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其实丹霞和雅丹都是地名,前者在广东省,后者在新疆。两地分别是以上两种地貌非常典型的分布地区。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1.定义: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区别:多发育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的地方,为水侵蚀形成,外表较陡峭。2.定义:雅丹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区别:多发育于干燥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外貌多是下小上大,外表型如蘑菇(风蚀蘑菇) 3.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区别:多发育于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地区,由溶蚀和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多岩洞。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地貌类型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区别:
1是成因不同,雅丹地貌是强风吹蚀和磨蚀,丹霞地貌是流水的冲蚀和磨蚀,2是景观不同,3是颜色不同,雅丹地貌无特定颜色,丹霞地貌为红色岩层,4是地层特征不同,5是分布不同。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对比
你好,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其主要区别如下:
1. 形成原因不同:雅丹地貌是由于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主要是由于风沙的冲刷和侵蚀,形成了具有独特形态的岩石柱、石灰岩丘等地貌。而丹霞地貌则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化和长期侵蚀、水流冲刷等作用共同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地貌差异。
2. 地貌特征不同:雅丹地貌的特征是独特的石柱、石丘、石林等,形态各异,呈现出奇特的自然造型。丹霞地貌则以陡峭的山峰、岩壁、峡谷、溶洞等为主要特征,具有壮观的景观效果。
3. 分布区域不同: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境内,如敦煌、库布齐沙漠等地。丹霞地貌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张家界、贵州大方等地。
总之,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都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但其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分布区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特点
1、分布地区不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极端干旱的沙漠边缘。
2、性质不同:丹霞地貌为水蚀地貌;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
3、形成原因不同:雅丹地貌主要是经风化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主要是经流水作用形成的。
4、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
5、雅丹地貌
中国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雅丹地貌群则具有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玉门关西疏勒河中下游,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乌尔禾、东部的将军庙,吐哈盆地的五堡等地。
中国雅丹地貌分为以下8种类型:方山、犬牙状雅丹、锥状雅丹、金字塔状雅丹、长脊状雅丹、拱背状雅丹、鲸背状雅丹以及低矮流线型鲸背状雅丹。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分布
同:都是外力作用侵蚀地貌。
异:
1. 主要营力不同: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而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冲刷与重力崩塌。
2. 分布区域和范围不同: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而丹霞地貌广泛分布于全国28个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湖南、甘肃等省份。
3. 颜色不同:雅丹地貌多为黄、白颜色,而丹霞地貌则以红色为特征。
4. 组成上来看:雅丹地貌组成上主要是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而丹霞地貌是于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砂砾岩。
5. 外表形态来看:雅丹地貌主要形态有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等;丹霞地貌主要形态有宝塔状、柱状、棒状、方山状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