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和定理区别(定义和定理是什么关系)
定义和定理是什么关系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定律所组成的。其原理、定律等反映的是各个有关概念之间相互依存制约关系,是规律性的必然关系。这是原理、定律的共同点。他们的区别,我们从原理、定律等是由概念组成且反映概念间的依存制约关系这个意义上来看,它们的关系与逻辑学中的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相接近,因此,按判断的分类似乎能够说清原理、定律等的区别。
原理与定理逻辑学里的判断按模态划分,有条件关系判断和必然关系判断。
前者大致对应于物理学中的原理,而后者则对应于定理。也就是说如果所描述的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关系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物理事实,则可称之谓物理原理。
如“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强相等”。这里的“密闭容器”就是条件。又如“动能原理”:“无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还是曲线,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都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增量”。这里“无论……”也是条件。原理与定理极其近似但又稍有区别,原理只要求用自然语言表达(当然并不排除数学表达),定理则着重于反映原理的数学必然性。因此,在表达时一定要用数学式来阐明。所以,有的书本上就将“动能原理”写成“动能定理”,表达式为:△e动=w外。
定理与定律如前面所述,原理大致对应于条件关系判断,表述有关物理概念间的必然关系时,需要着重阐明反映必然关系时物理过程必须符合的特定条件;而物理定律则大致对应于必然关系的判断。但是这里的必然关系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定律不仅有其适用条件,有时在表达时还要明确指出其特定条件),凡是以××定律定名的知识,在阐明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反映有关概念间关系的物理过程的必然性。
如“牛顿第二定律”:a正比于f、反比于m,是大量低速物理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必然关系;又如“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里的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定律特别要强调的是物理过程中动量不变是普遍必然规律。由于定律反映的是普遍必然关系,因此有些定律往往用“任何……都……”的模式来阐述。如“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定则与定律相近而又有区别,虽然定则反映的也是各有关概念间的普遍关系,但为了表述方便,往往加入人为的假定规则,以便概念间客观存在的普遍必然关系变得形象、鲜明,以利于理解记忆。
如“右手定则”“要假定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
区分原理和定律在物理学中不同含义
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以概念作基础,以原理、定律为中心由于原理与定律都是由概念组成的,原理、定律都反映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是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学习物理,只有讲清概念的本职属性,特别是将基本概念及易于混淆的概念讲清,才能打好扎实基础。然而,如果不将反映概念间必然关系上升为规律(原理或定律),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具体分析、解决问题,那也等于没有物理学。因此,物理学中必须以概念作基础,以原理、定律为中心。教学双方都应重视并处理好基础与中心的关系。概念清晰,在学习定律时可收到如乘轻舟一路顺风之效。若概念不清,则学习定律时学生将人入深山老林,方向不明,步履艰难,那样是提不高教学质量的。
分清原理、定律,掌握关键突出重点只有分清了原理、定律,教师才可能掌握关键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以防止死记硬背。注意到原理、定律的区别,教师必然会抓住关键,突出这样的物过程是在怎样的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是哪些概念之间的必然关系。学生以不至于将“动能原理”和“功能原理”混淆不清。而定律教学时,则应特别强调普遍必然性,如“动量守恒定律”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是低速还是高速,也不管系统中是否发生变化,动量总是守恒的。因而学生就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用冲击摆测子弹的速度时,尽管子弹射入摆中的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而子弹和摆组成的系统的动量还是守恒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双方都能注意这些问题,将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应用中逐渐养成考虑适用条件的习惯,提高鉴别能力,利于发展智力。
简单举证如下:
原理:通常指某一领域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科学的原理,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其正确性为实践所确定,并对进一步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等。
定律:通过大量具体事实归纳而成的结论。是客观规律的主要表达形式。如:滑动摩擦定律、胡克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热力学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质量-能量守恒定律等。
定理:通过一定论据而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
定则:用以表达事物间内在联系并得到公认的一种直观方法。如:平行四边形定则、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
定义和定理的关系
定律 law 实践验证的规律定理 theorem 严格逻辑推理的产物,是证明出来的,与现实独立定义 definition 一些属性的代名词,用一个词代替一堆话,自然方便一些定律与定理的区别: 牛顿定律与实践相符,但无法证明。况且相对论已经表明牛顿定律只是一种近似。
在定义了整数(几条公理)之后,1+1=2就是定理,你可以严格写出证明步骤。但在公理化之前,1+1=2就只能称为定律。
还有一个词叫公理axiom或公设postulation,指的是一些合理的假设,一般无法证明,或没必要证明,比如欧氏几何五条公理。这五条公理可推导出平面欧氏几何的所有定理。所以,定理一定有公理作为前提。
定义和定理一样吗
1、概念: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定律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具体的客观事实归纳而成的结论。
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2、区别:定律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表达式或者文字。公理是不需要认证的,是大家公认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定理是需要证明它是对的,才可以拿来用的。
定义和定理有什么区别?
公理不需要证明,定理需证明。公理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大家公认的道理。而定理是需要证明的。用公理或其他的定理来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的这个真命题就是定理。这是公理和定理的最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一般有5个公理。其余的都是定理。比如平行公理等。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属于定理。
定义和定理怎么区分
数学的基石,是定义和公理,定义就是对一些事物的概括总结以及其包含的特点等,比如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函数等。公理就是一些所有人接受的概念,比如平行公理等。
事实上,定义和公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数学的规则,而规则是无需证明的。
定理就是从定义和公理推出来的,推论就是从定理推出来的。所有的数学证明都需要有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等的支撑,否则无效。
定义定理是什么意思
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真的命题叫做定理。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定义和定理哪个可以直接用
1、概念:
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
定律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具体的客观事实归纳而成的结论。
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2、区别:
定律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表达式或者文字。
公理是不需要认证的,是大家公认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定理是需要证明它是对的,才可以拿来用的。
3、公理
经过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是真实的,大家普遍公认的、不需要由其他判断加以证明、且也不能由其他判断证明的命题和原理。一些学科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些公理的基础上。
公理1:任意一点到另外任意一点可以画直线。
公理2:一条有限线段可以继续延长。
公理3: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公理4: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公理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和小于二直角的和,则这二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如传统形式逻辑三段论关于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也即如果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便是公理。
但是,这并不说明公理一定是对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这种普遍公认的,不证自明的公理有出错的可能。出错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推动人类一步一步更完善的认识世界。比如关于欧里几何第五公理,不能说是出错,但通过不同的假设就得出几种其它几何——椭圆几何、欧几里得几何和双曲几何。
所以可以得知的结论是这个基础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只是在人类的认知系统内相对正确的
4、定理
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定理是从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受逻辑限制的演绎推导,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即另一个真命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
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被证明为真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证明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
即定理是由公理或定理推导而来的命题或公式。推导方法依靠人类的逻辑学。
5、定律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通过大量具体的客观事实经验累积归纳而成的结论。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
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
简而言之,定律是人们通过猜想验证、通过无数次实践证明的,以特殊推导一般,以局部推导全局的的论断。很多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即基于此。
我想指出的是定律的局限性。它是有穷情况下对事物的归纳假设,不是必然正确的,当然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况。
所以可以得知人类认知系统的三个可能错误的来源:一是实践总结出来的定律不够全面,没有囊括所有情况。二是这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基础。三是用来判断推导的逻辑学。(当然这个可以包括在一二条中。)
我觉得人类至今对世界的认识还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已经认知的部分看起来还这么的脆弱。但是我是一个乐观派,我相信世界的可知性,也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会认知这个世界的一切,更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切的统一。
定义和定理是什么关系的
是。
定义和命题的关系为:定义是命题的一种,定义是特殊的命题,因为定义是真命题,所以定义属于命题。
命题: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中,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
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被定义的事件或者物件叫做被定义项。一般地,能清楚的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概念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