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渠和农渠区别(斗农渠的规划布置原则)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原则
但是“斗”和“农”的区别我应该知道,因为我们这里也有“斗”和“农”的叫法。
我们这里按照渠系分“斗”,共用一条主要渠系的叫作一个“斗”,而“斗”当中有很多地块,灌溉需要从“斗渠”中把水引出来,“斗渠”的每个开口就叫作“农”。
斗渠是什么意思
农门的意思就是修建在斗渠和农渠的闸门。农业灌溉系统中用在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
中国古代的水闸称水门或斗门,至唐代以后始称水闸。钢筋混凝土水闸,是在1824年英国建成后逐渐发展的。配水工程指控制和分配水量的建筑物如节制闸、分水闸、斗门,一般并将干渠分水闸以下的各级渠道叫做配水渠而包括在内。泄水工程指保障渠系安全放空渠道用的泄水闸、泄水道。
斗渠控制面积
答:赣抚平原面积是2142平方公里。
拓展资料:
赣抚平原的灌区渠系分为总干渠、干渠、分(支)渠、斗渠及农渠、毛渠等6级渠系。
其中:总干渠上有拦河闸坝、进水闸、分洪闸、防洪节制闸、船闸、渡槽等二十余座大中型主体建筑物。干支渠上流量在0.2 m3/s以上的渠系建筑物3444座。
斗渠以上渠道有543条,总长1690公里(其中:总干渠2条,长100.2公里;干渠7条,长196.22公里;1m3/s以上的支渠114条,长491.37公里;斗渠420条,长902.21公里)。
斗渠和农渠的区别图片
斗渠、农渠,斗沟、农沟都是农田排水系统中的名次。 斗渠,指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 农渠是指从斗渠中将水引流到各个田块的渠道。 排水斗沟是将农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支沟的排水沟。 农沟是将毛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斗沟的排水沟。 斗渠、农渠是将水引入的渠道,斗沟、农沟是将水排出的渠道。 农田水利输水渠道中,按渠道职能和规模,一般把固定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因此在引水系统中,农渠位于斗渠的下级,在排水系统中,农沟位于斗沟的上级。
斗渠农渠毛渠
有区别。干渠是从水源地配套的主干渠。渠是在干渠分水的渠。干渠流量大,渠道的宽度、深度都大于分水渠。
农业灌溉主要以渠系配套来实现,要使灌溉面积增加,就必须对渠系配套加大建设力度。
渠系配套为为五级,即干渠、支深、斗渠、浓渠、毛渠等,通过对五级渠道配套,就实现了灌溉既面积的最大化。
斗渠施工工艺
不是交汇处.
民勤西北面被巴旦吉林沙漠包围,东北面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这是全国第二、第三大沙漠。交汇处是青土湖。在民勤的最北面。
红崖山水库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是民勤旅游的一张王牌。观光、旅游、餐饮一体化服务。很好的。欢迎来民勤坐客。
详细介绍如下:
红崖山水库位于石羊河下游,距民勤县城南30公里,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整个工程采用总体规划、分期施工的建设方案建成。一期工程1958年开工,1966年竣工;二期工程1973年开工,1980年底竣工;三期扩建加固工程1989年开工,1997年底竣工。2001年列入国家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建设内容为:大坝加固、建筑物维修配套、管理设施改造、大坝安全检测系统安装等。总投资296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70万元,地方配套999万元。除险加固工程于2003年建设完成。水库大坝总长8060米,设计总库容993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为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防洪等级达到部颁三等工程标准。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水库调节的径流量平均每年5亿立方米左右,多年平均调节径流量2.3亿立方米,近年不足1.0亿立方米。2004年5-8月,石羊河下游持续80多天断流,水库出现建库以来首次干涸。近两年上游来水略有好转,截止目前,今年上游来水量为2701万立方米,民调工程调水1565万立方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应急工程上游放水767万立方米,库存水量1612万立方米。
红崖山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7.91万亩,辖13个乡镇,总人口27万人。自上而下划分坝区、泉山、湖区三个自然灌区。通过近40年来的建设,灌区内已建成各级输水渠道总长7101公里,其中,跃进总干渠一条,是灌区内一条输水总动脉渠道,总长87.37公里,建成干渠13条,支渠78条,斗渠1267条,配套使用农用机井9222眼。现已采取砼衬砌的渠道4660公里,近3000公里的渠道为土渠输水。50年代时,该灌区是一个完全依赖于河水灌溉的灌区,由于石羊河来水不断减少,灌区已演变为以地下水灌溉为主、以地表水为补充的井河水混合灌区,地表水用水只占总用水量的10%,其它用水都靠提取地下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达90%。由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灌区地下水埋深已由上世纪50年代1-9米下降到目前18.8-28米,年均下降0.4-1米。
渠道布置斗渠如何确定
答案是:红旗渠不是桥是水渠。
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省安阳市林县(现改为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历史上就严重缺水的现象,人工开挖红旗渠,计划引水(山西省境内的浊漳河)灌溉农田和解决人畜饮水难题,从1962年2月动工,至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缺水难题。
斗渠施工方案
、渔池建设应缩短战线
集中人、财、物用于重点区位的渔池施工;施工一处完工一处,特别注意渔池的整形与夯实。要避免施工建设中的盲动性,摊子不宜铺得太大,否则建成半拉子工程,生产经营活动无法展开。
第二、渔池工程造型多样化
渔池工程的造型常为长方形、坑塘式,以便充分发挥养殖水体的立体效益。单口渔池面积可在10亩左右,池深2.5-3米,长宽比5∶3,边坡系数2-3,池埂宽5-10米,每口渔池挖方量约5000-6000立方米。渔池施工造型可先易后难,搞点过渡性的渔池,如,“回”字型、“高低型”、“井”字型、“田”字型等形状,它们特别适用于低洼湖田、沼泽、滩涂处的渔池建设。其中“回”字型渔池是最理想的过渡性渔池。
第三、排灌系统及时配套
一个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应包括泵站、水泵、进水渠道等进水系统,以及涵管、排沟、排水闸等排水系统。此外,还有结合进排水系统设置的拦鱼设施。开春后,渔池工程建设由于时间紧,养殖生产季节又迫在眉睫,因此要求在工程总体部署与安排上,抓住关键部分的建设,如将排灌系统与渔池建设同步进行。在规划设计中,预留好排灌沟渠的位置。在具体施工建设中,重点建设好定型渔池的支渠、斗渠。总渠、干渠及排水沟可因陋就简,留待工程全部完工时建设好。在建筑形式与取材上,采用明渠形式,定位、定型渠道可用砖石材料;未定位、定型的就用土渠。对于拦鱼设施的建设,最好采用钢材制成的栅栏,基本要求是(鱼)拦得住,(水)流得畅、抗(风浪)冲击。
第四,保障能源动力供给
以10亩水面的渔池工程建设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为例,按设计单产为750公斤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每亩配套总动力1千瓦,配备0.3千瓦的增氧机,功率为13千瓦、口径为10厘米
的轴流站1座,以及口径15厘米、功率2.2千瓦的潜水泵3台,这样可保证7、8、9三个月的高温季节,每天可交换池水量的1/5左右,使池水的量与质符合鱼类生长的需要。
第五、科学选定养殖模式
对新开渔池,由于水质清淡,宜选用以草食性鱼类为主,杂食性类为辅,并适当配养滤食性鱼类的养殖模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