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和规定区别(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区别)
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区别
1.定义不同:
①办法是在有关法令、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②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针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辅助性和阐释性,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
2.领域不同:
①办法重在发布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②条例重在规定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条例与规章
一、适用范围不同:1、制度适用范围宏观,不具体,没有具体的指定范围。2、章程是机关或团体条列的办事规则,微观,具体,有明确的指定范围。
二、历史出处不同:1、章程: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倘有玩忽章程,贻误政事、狥情受贿,越理取财,一经讦发,从严查办。”2、制度: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他没有看到,存在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消灭,就是大公平。”
条例是规章制度吗
你好,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只是内部的一个工作规定,不是法律。另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度,最高院是司法机关,也不存在制定由行政机关制度的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制定)。
条例与规章的区别
条例和实施办法都是法律规范,但它们的性质、层级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具体的区别如下:
1. 性质不同:条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属于最高级别的行政法规,而实施办法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的具体化和补充。它们的法律地位相对,通常是更低一级别的行政法规。
2. 层级不同:条例在法规制定的层级中最高,在它下面是规章,再下面是规范性文件。而实施办法则一般属于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处于条例法规体系的下级。
3. 使用范围不同:条例通常对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权威性法规,而实施办法往往是具有地方性、行业性和专门性的法规,是具体实施和管理行为的指导性法规。
4. 法规错层:条例属于“审慎之门”,它需要通过国家的立法程序,因此制定过程复杂,时间较长。而实施办法则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来制定和修改。
总之,条例和实施办法虽然类型不同,但二者相互关联,互为松紧,都是一国立法层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保护公民权益,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1.定义不同:办法是在有关法令、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针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辅助性和阐释性,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
2.领域不同:办法重在发布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条例重在规定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1、位阶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级不同;
2、立法权限不同,法规权限更高;
3、立法程序不同,法规为享有立法权部门制定;
4、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效力不同,法规可作为判决依据;
5、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区政府规章,规章属于在宪法、法律、法规等指导下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一)概念不同
1、法规即法的规范,是国家或地方立法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领导和管理,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性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2、规章即规章制度,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的行为,依照法律和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二)类别文种不同
1、法规按制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全国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三类。常用文种是条例、规定、办法。规章按性质内容的不同,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和一般规章四类。
2、行政规章常用规定、办法、细则等文种;组织规章常用文种是章程;业务规章常用文种多为章程;一般规章常用文种为规定、办法、细则、制度、规则、规程、准则、守则、公约、须知等。
(三)制发主体不同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称全国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大制定的法规称地方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法规称行政法规。
2、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所在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制定;组织规章由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制定;企业可制定业务规章;所有机关、团体、单位均可制定一般规章。
(四)制发程序不同
1、全国性法规须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发布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须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行政法规须经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或国务院总理审批,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各主管部门发布。行政规章须经行政会议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发布实施;组织规章、业务规章、一般规章也要经会议讨论通过,由主管领导审核签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制度的含义较为广泛,具体应用的时候可大可小。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而具体到一个企业的制度,往往是指大家要共同遵守的章程之类的。
2、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
3、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4、细则是对某一法律、法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具体化。法定效力仅仅次于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党政机关依照法律运用法律的规范形式,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予以肯定,具有法律条文和党政机关公文双重属性,即有法律的指导作用,又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成为机关、单位、个人在有关方面的行为准则。
条例和制度一样吗
规定:规定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
规定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加强其项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
规范: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 主要是因为无法精准定量的形成标准,所以,被称为规范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普遍性)
规律=真理 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受规律约束,彼此对立又互相联系.真理是指对宇宙的客观的正确认识,规律是认识的根本。
条例和规章哪个效力高
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广义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
狭义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这类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体非常之多,例如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
所以法律、法规、规章都是规范性文件根据《立法法》第78、79、80、82条。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如下:
1、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6、部门规章的效力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没有高下之分。两者发生冲突,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立法法》第86条)。
7、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没有高下之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