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王后?
一、秦昭王王后?
秦昭王的王后是唐太后。
唐太后,生卒年失载,秦昭襄王嬴稷的妾,秦孝文王嬴柱的生母,秦孝文王嬴柱继位后追尊她为太后。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
秦昭王一般指秦昭襄王,嬴稷,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
二、秦昭王 妻子?
正室:即叶阳后,楚国宗室女。
妾室:即唐太后。
秦昭襄王,嬴稷,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三、王伯昭身高?
身高1.78cm
王伯昭,中国内地男演员,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同年拍摄成名作电影《笔中情》。1982年,王伯昭与迟重瑞合作,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笔中情》,影片中王伯昭扮演书法家赵旭之。1984年在电视剧《西游记》中饰小白龙
四、燕昭王古诗?
作者: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五、王伯昭老师?
王伯昭,1957年出生于南京,中国内陆影视男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家书画院院士、中国名家书画院院士兼执行秘书长。
1982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拍摄成名作电影《笔中情》。1986年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饰演白龙马人型。2002年参演电视剧《金粉世家》,在剧中扮演白雄起。2005年,因参演王晶的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与张卫健及谢霆锋闹出打人事件。
六、秦昭王陵墓?
蓝田县志》载:“秦昭襄王墓,位于华胥乡老冢湾村南,占地面积10亩。”《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芷阳”。据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载:“《旧志记》在县西三十里,今地名老冢湾”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稷,一名则。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共56年,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在位期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七、秦昭王时期?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葬于秦东陵。
八、秦昭王哥哥?
秦昭王有三个哥哥。嬴荡即秦武王,秦国第27位国君嬴壮,嬴雍,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葬于秦东陵。
九、秦昭王为什么又称秦昭襄王?
大魔王嬴稷的谥号是“昭襄”二字,两个字都是美谥。昭字赞他圣闻周达、智能察微、容仪恭美,襄字赞他辟地有德、甲胄有劳、威德服远,用这两个字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绩,开疆拓土、富国强兵,内政外政一把抓,因此秦昭襄王才是对的。在他的时代谥号还没通货膨胀,不是像后世那样动辄十几二十几个字搞得只能简称最后一个字,两个字其实都不能省,硬要说哪个主要的话是昭字,因此简称秦昭王。
不是只有他的谥号是两个字,他爸爸秦惠文王嬴驷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谥号就是“惠文”二字,更早的老秦人也有二字谥号的,比如秦厉共公.
十、秦昭王任用谁?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在中国历史上也排得上长寿君王的,在位时间长说明身边的人才也多,他前后任用过六名相国,分别是樗里疾、楼缓、魏冉、寿烛、范雎、蔡泽,他们辅佐昭襄王之后都有不同的待遇,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待遇。
樗里疾是秦武王时期的有功之臣,昭襄王刚刚即位时候的丞相,作为前朝有功之臣,不反对秦昭襄王即位本来就有功,据史书记载樗里疾并未给昭襄王出过什么策略,有一点比较明确,就是樗里疾是安享晚年的,在封建时期有功之臣这算一种优厚待遇。
楼缓是赵国人,樗里疾刚刚过世,他就从赵国来到秦国做相国(也可能之前都在秦国了),赵国的人极力反对他到秦国任相国,所以派了一个叫仇液的人来阻止,仇液推荐魏冉成功,楼缓不知去向,按道理说是属于自然流放,并没有被为难,史书既没有说明他的功绩也没有说他的遭遇。
魏冉把楼缓顶掉以后,对秦国的事业也有一定的战功,首先他重用白起攻打韩、魏,杀了二十四万人(瘀与之战),夺取魏国土地,之后魏冉被免职过一次,一年后继续担任相国,又攻下魏国的土地六十几座,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敢称帝,不知什么原因他再一次被免职,而后又上任,再次利用白起攻打楚国,这时的白起就被封为武安君。
魏冉的人生起伏很大,多次被免职,多次上任,还推举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出来,功绩不是一般大,可是私心也很重。魏冉与门客商议攻打齐国,想扩大自己的封地,最后是范雎把这个事情说出来,最终魏冉没有成功,可见他的待遇并不小,四次任秦国的相国,掌握秦国大权几十年,风光无限,同时名声上都成为“穰候”。
寿烛是魏冉第一次没免职后上任的相国,担任相国一年时间,与楼缓一样无记载。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在来到秦国之前总受到排挤与嫉妒,先是在齐国被自己的上司嫉妒,然后回来魏国丞相羞辱甚至差点被杀,他来到秦国第一件事是推翻魏冉阴谋,然后得到重用,从战略上提出远交近攻,让昭襄王刮目相看,上任相国以后帮助昭襄王选中人才,就是蔡泽。
蔡泽是范雎自己告病以后上位相国的,这个人比较看重自己的生命安全,没上位之前就把范雎说服了,蔡泽认为有功的臣子贡献完了就该退位,不然后果就是不得善终,之后范雎就告病不上朝,上位之后蔡泽帮助秦国灭了周朝,他担任相国才几个月就辞职了,一直在秦国生活,还辅佐了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元老。
以上的几位丞相论功绩都有,昭襄王对他们的待遇也各有不同,樗里疾过世太早,楼缓没有被记载,魏冉因为贪图自己的利益被杀,寿烛明确担任过相国,可是记载不多。范雎得以施展才华后安享晚年,蔡泽一直得到信任致秦始皇时期。
为什么说秦昭襄王对范雎仗义?
原因就是秦昭襄王曾经帮助范雎报仇。
了解范雎的人都知道,范雎之前游说不成功,回到魏国,在魏国一个大夫须贾手下任职,他们一起出使齐国,齐王给了很多礼物给范雎,对须贾很冷淡,回国后须贾告诉魏国丞相魏齐,说范雎可能泄密,不然齐王不会给他这么多礼物,魏齐是魏国公子又是丞相,把范雎叫来打到半死,然后扔厕所,让须贾与其他一起喝酒的人对范雎的身体撒尿,范雎趁魏国丞相喝醉的时间游说两个人,把他救出来,跑到秦国。这样耻辱而又没尊严的事情,谁都会记仇。
范雎当上丞相以后,须贾曾经出使到秦国,范雎故意让须贾到自己家里请他吃饭,用喂马的饲料给须贾吃,旁边还让两个人喂他,并没有杀须贾,这口气算是出了。可是魏国的公子关系比较大,差点也要了范雎的命,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出来了。
昭襄王一直知道范雎有这个心病,大仇未报。他了解到须贾回去告诉魏齐范雎要报仇,所以魏齐就跑到赵国平原君家里,昭襄王就用计约平原君出来,平原君不愿意交出魏齐,就被扣在秦国,甚至给赵王写了一封信,不把魏齐交出来我就派兵攻打赵国,赵王知道后立即派兵围住平原君家里,魏齐知道之后接连跑路,想跑到魏国信陵君家里求救,信陵君也想救他,可是他却自杀了。
这些事情体现出昭襄王是一个充满血性的人,假如他想借此机会攻打赵国,也必定思考很久,不过重要的是范雎的确是受过这种耻辱,司马迁在史记中着重提到范雎所受的生命耻辱,昭襄王不惜动用全国之力来帮他报仇,最后魏齐自杀,战争也就没有发生,事情就这样成功了。
昭襄王对范雎仗义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 出自同情
范雎的遭遇极其罕见,至少在史记中记载司马迁是很同情的,昭襄王就是出于同情在结合自身国力,目的是不让自己相国有所牵挂。
第二 战略需要
想通过范雎事件削弱赵国,当时魏齐跑到赵国公子家,正是找借口的好时机,假如赵王胆子够厚,可能长平之战会提前几年。
第三 招揽人才
昭襄王当时正当中年,各方面准备充足,人才越多越好,一个范雎为他准备了一条长远策略,一个白起为他攻下很多城市,再多几个人才对秦国国力更有帮助,故而做出这样不惜动用全国军队帮助大臣报仇的事件。
范雎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有能力也有幸运,能力是帮助秦昭襄王稳住王位,赶走宣太后和魏冉,并且提出远交近攻策略,战略眼光及其独到,幸运的是与历史的趋势正好对接得上,魏冉跑到赵国就是最好的证明,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是非常强悍的,兵多不说还有猛将如云,不是名正言顺秦国也很难战胜赵国。
昭襄王的六名丞相都帮助他巩固秦国地位,秦国的六位明君第一秦孝公、第二就是昭襄王了,他把几大相国的优点结合在他身上,弱点让相国自己承受,可是秦国的未来光明又宽敞,把远交近攻留给后世,他长寿的离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