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是指什么(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中和”目标的意思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它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并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并且成为受到各国政府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通常可以通过推动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有利于什么企业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电气设备是碳中和的一部分
碳中和证书报考条件
碳中和学院刚刚诚立,招生时间还没做安排,可能在今年的秋季招生时间段!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
碳中和的背景,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环境下,联合国2015年在巴黎组织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170多个国家都表示同意,并签订了公约,这个就是“巴黎协议”,之前特朗普做的一系列退群游戏,就包含退出巴黎协议。
控制全球变暖,首先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家都知道,温室气体主要就是指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75%以上。
碳中和碳达峰的意义:
1、降低能源进口依赖。
这里主要是指石油。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超过70%,这对国家能源储备是相当不利的,别人想抬价格就抬价格,想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能源大规模从石化能向可再生能源迁移,显然能加强在国际博弈中的抗风险能力。
否则像2019年,美国军队封锁波斯湾的海峡,全球瞬间油慌,油价暴涨,各种石化材料和运输成本飙升,经济秩序就很容易被扰乱。
2、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大量超车机会。
这个涉及到众多产业;比如汽车产业,因为欧美汽车产业起步早,手握大量的专利,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技术,国内长期落后并且很难逆转,市场长期被德美日几大品牌瓜分。而转型电动汽车后,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的差距瞬间被抹平。
再比如水电和光电产业,全球的二氧化碳,大概有30%是火力发电排放的,随着碳中和的进一步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等绿色发电肯定会在全球普及,在能源领域,我国领先的光伏技术、特高压技术都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碳中和资格证书怎么考
通过研发通过研发参与碳中和
碳达峰是什么意思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排放管理师报考条件
2021年碳排放管理师报考条件有哪些?
一、初级碳排放管理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或同等学历),3年以上相关职业,经过正式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程。
2.大专以上学历,在本行业工作1年以上,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时。
二、中级碳排放管理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获得初级碳排管理人员证书后,从事该职业2年以上,经过正式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程。
2.具有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或同等学历),从事该职业5年以上,经过正式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程。
3.具有大学学历(或同等学历),从事该职业3年以上,经过正式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程。
4.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从事该职业1年以上,经过正式培训达到规定的标准课程。
三。碳排放管理师报考条件:
①取得中级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②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③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④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⑤能源、环境、循环经济教科研单位的相关领域技术、工程人员、节能及环境交易所相关人员等。
(以上条件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碳排放管理师报考费用多少钱?
碳排放管理师报名费用只需要几百块钱就可以报名了,但是报名后需要经过培训以及材料费用进行学习,所以算下来碳排放管理师报考需要千元才可以,在加上根据报考证书等级不同以及地区不同所以报考费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般情况下差异不是很大。
碳排放师资格证有什么用
碳排放管理师的职责:
1、建立核算工作组、确定核算边界、确认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流入流出边界的碳源流及其类别;
2、收集和获取活动水平数据、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计算排放量、编制核算报告、报送核算数据和资料;
3、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保存核查记录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