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如何画山水画(国画山水画技法)

2023-01-29 22:10:16自我学习9

国画山水画技法

中国画并没有五种技法之说,其主要技法如下:

1、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力度与方式,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

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2、构图

传统的“六法”川笔中讲“经营位置”,其实就是讲绘画布局的章法,即构图。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用心去“经营”,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在创作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对象的特点和神韵,落笔要肯定,一下笔就抓住物象的特征,主题要鲜明。

先用墨线勾画出景物的大感觉,构图注意重心。先落墨点出小山丘,一般起笔落墨为有浓淡的湿墨,接下来干笔走线条向外扩张,线条由简到繁、由疏到密;最后加点、擦、皴。注意点擦时变化要多,以中锋点、散锋点、侧锋擦,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主题不断的深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4、色彩

色彩的色相:物质色彩有红、橙、黄、绿、青、紫的差别称为色相的差别,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别。

色素:指构成物体色彩的物质

纯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饱和度,又叫色度。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也称色阶。

色调:画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种共同的因素,可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色调。一幅画如果没有统一的色调、色彩,杂乱无章,就难以表现出画面的统一的情调和主题。

色彩的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红紫到黄绿都是热色,又称为暖色,以橙为最暖。由青绿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为最冷。紫色和绿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称为“温色”。黑、白、灰、金、银色没有色彩的倾向性,为中性色。

扩展资料:

中国画创作要领:

1、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

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2、“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国画山水画技法教程

首先在桌子上铺好毛毡,准备好宣纸(写意水墨画用生宣)整齐铺平在毛毡上,注意在宣纸的两端放置好镇尺用以固定,水桶装水,小碟子若干(2~4个)一个碟子装墨(不用太多),一个碟子加水调墨,毛笔三只(分勾线笔,中号笔,大号笔),取一点宣纸作为吸水纸用于吸取多余的水分。

END

技巧

行笔:握笔时不要太过紧或者太实,要做到指实,掌虚,腕平,行笔时候五指齐力,将力量通过五指的运势最后集中到笔尖上,不要刻意,力求自然。笔身分为笔尖,笔身,笔根,在画画时笔身不同的部位会画出不一样的效果。

技法: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拖锋,散锋

用墨:墨分为五色之说,即浓,淡,干,湿,焦。所谓水墨画也是三分墨七分水。水和墨的结合绘制出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

墨法: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破墨,积墨,泼墨

构图:根据画面的主次关系,虚实关系,起承转合的关系,疏密聚散的关系来进行定位,构图。

构图方法:水平线构图,“z"字形构图,对角线构图,自由式构图

山石:写意水墨画力求大胆自信的去作画,用淡墨勾勒出山石的轮廓之后,加墨皴擦,注意山石的明暗关系,灵活运用皴法擦出山石本身的质感。

山石皴法:披麻皴,大,小斧劈皴,荷叶皴,解索皴,折带皴,米点皴,雨点皴等

树:在山水画中山石和树都是最为基本的个体,画树的顺序一般为先立干,再分枝,后画根,最后点叶。

云:云也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山的高远也靠云来衬托,另外,雾,烟,霭,霞等也属于云的范畴。

技法:勾云法,染云法,留白法,擦云法

水:画水的方法大致和画云相似,分为勾勒,湿染,留白三种方法。

国画技法十种

1、从创作题材上分: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种。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2、从技法上可分:工笔、写意、写实三种。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写意画分小写意和大写意画。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代表有:五代画家黄荃、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恽寿平、沈铨的花鸟画等。

写实:如实地描绘事物,写实注重客观对象的空间关系及物象本身的形体、色彩的再现。代表作有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3、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

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称国画。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

重彩:重彩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丹青”是古人对绘画的代称,"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两者均是重彩的常用颜料。

浅绛: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

白描:是国画技法名,以淡墨勾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渲染烘托的一种画法。突出线条之力与美,有单勾和双勾,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国画山水画技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国画山水画技法书籍

诸明新作写意山水画《春江水暖鸭先知》

杭州籍画家诸明先生多以江南水乡风光入画,他的作品笔墨淋漓,格调清新典雅,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乡土气息。他笔下的国画山水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影响巨大。

国家一级美术师诸明山水画作品《旭日东升照大地》

水墨画中自然离不开水,水作为水墨画基本组成部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以江南风景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江南山水画,更是画之灵魂。画家诸明选取江南山水入画,由远及近,由低至高,我们仿佛能听见那流水哗哗的响声,白色的房舍林立,芭蕉树挺拔,宛如是在仙境之中。

诸明最新山水画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面八方香满园》

画家诸明在国画山水的创作中,在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对国画进行了大胆探索,他的用笔走线委婉舒畅,丝丝入扣,以形写神,入情入味,给人以安宁静谧之感。他的用墨一反传统的皴、擦、烘、晕,自创一格的渲、涮、突显出润中之韵,宣纸和水墨交融润化,单纯简捷地写出江南民居的柔美,抒发了对江南的无限情意。

国画山水画技法指导

准备毛笔、纸、墨,先画各种树、山石、远山。

1.用淡墨勾勒山水结构,山的脉络要清晰,用笔要简洁。

2.皴染,有折带皴、斧劈皴等。画面密而不乱、疏而不散。

3.进一步皴染,墨色有浓淡、破淡墨、破浓墨。复勾勒。用淡墨渲染山的脉络。

4.用淡赭石分染出山,花青和石绿分染树和山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3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