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新手怎么养龟(怎么养乌龟 在家里)

2023-03-10 17:30:12自我学习1

新手怎么养龟

1、首先把新缸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加满水,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在缸中加入浓盐.对缸体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 净。直至没有盐分残留为止。滤材千万不可用高锰酸钾消毒。

2、安装好配套设备重新加满水,曝气 12小时。同时在滤槽内加入活性炭,开泵循环养水。此时可多放些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此过程过滤循环24小时。

3、取出活性炭,在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之所以添加水质稳定剂是因为防止活性炭没有完全吸附的重金属残留氯等有害物质清除掉。1小时候 后加入水质澄清剂 ,进一步达到净水效果。

4、添加硝化菌培养液。 过程24小时过滤全开。开始漫长的养水过程,逐步提高水温到30度。

5、6天后可以放入闯缸鱼,继续养水的过程,由于硝化细菌繁殖缓慢,真正的硝化菌群的建立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在确定闯缸鱼没有死 。那么第二天可以下龟了。

6、下龟后少凉喂食 1个星期换掉3分1水,然后适当增加投喂。

7、新开缸添加老水。能适当减少硝化菌成少时间。同样如有老滤材。建立系统会更快小知识:有些龟友反应。饲料鱼下了缸后马上死了。或者死得快。特别是冬天。饲料鱼下缸要过水 :要减少温差,一般在静放的时候,袋子不开封,可以把装鱼的袋子里放到跟养殖缸里,袋子里的水温尽量趋近养殖缸内的水温,最终相差最好在2度内,然后可以把鱼缓慢放出来。死的会少许多。

怎么养乌龟 在家里

在家里按照以下三个方法来养乌龟才是正确的:

第一、给乌龟提供一个住的地方,比如鱼缸之类的东西,最好铺上一层细沙,供乌龟产卵孵化;并且建立一个台阶让它晒背。

第二、为乌龟提供足够丰富营养的吃食,不让乌龟饿着;

第三、注意乌龟生存环境的温度,要掌握好养乌龟水质调节的办法。

怎么养龟才能养得好

水龟类龟的喂食:小鱼、小虾、螺丝、生精肉等丰有营养的食物。

小龟要把生的小鱼、小虾等切细后喂。不能喂熟的精肉、肥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要生病的。

换水的话如果你家没有过滤器那就最好是一天换一次水,喂食也是一天活天喂一次,不要喂的太多,龟没有饱腹感,维多了会消化不好,造成腿肿的。

龟的食量以每个龟的头部大小来定只要保持好水质的干净(水质最好用太阳直射晒过1天以上的水,可以预防龟的白眼病及皮肤方面的水霉病,烂甲病,腐皮病等)和水温的恒定(水温保持好可以预防龟得感冒及肺炎等其他疾病)这两点掌握好龟一般式不容易得病的。补充:龟龟饲养中容易犯错的常识一、水质:

错误1:不断更换水,甚至1天更换多次,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水质,殊不知龟龟根本无法适应温度的不断变化,造成龟龟消化不良;

解决:一般1天~2天换水1次就足够了,只要水不发浑,没臭味就可以了。

如果结合过滤系统,基本可以做到长期不换水。

错误2:使用自来水直接饲养龟龟,殊不知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漂白剂造成,漂白剂用于杀灭水中有害微生物),水质具有强碱性,造成龟龟腐皮、烂甲、白眼;

解决:自来水饲养龟龟,自来水一定要放在太阳下暴晒3天以上或加入小苏打,以消除水中的氯气。

错误3:换水后喂食,觉得这样龟龟吃的食物不至于被水污染,然而却忘了收拾食物残渣和吃后拉出了的便便,造成水质污染。

解决:在喂食后半小时换水,换水时要将容器清洗干净。

如果本身水质污染了,可以先换水,但不要加入新水太多,到龟龟腹部就够了,待喂食完后半小时再换掉这些水。二、喂食:

错误1:食物单一,长期喂龟粮,现在市场上的龟粮大多质量不过关,没营养还贵,造成龟龟营养不良症,眼睛干涩无光,还以为是白眼病!

解决:多喂不同种类的食物,食物多样性是龟龟健康的保证。另外可不时添加一些维生素、钙片、土霉素等。

错误2:龟龟能吃多少给多少,造成龟龟生长过快甚至撑死!

解决:半饥不饱时喂食的根本,资料上都说投喂量以龟龟1小时吃完为限,可是那都是饲养场的经验,我只给我的龟20分钟的吃饭时间,吃不完,2天后再说。2天内饿了别找我!

错误3:为了节约食物,这次吃不完的捞起来,冰冻,下次再喂。

导致食物变质,造成龟龟消化不良、中毒;

解决:吃不完的扔掉,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投喂量应该多少才合适是要扔几次后总结出来的,不是体重的百分之多少可以说清楚地。

错误4、冰冻的食物,直接扔给龟龟吃,结果吃什么拉什么,消化不良。还造成水温突变,感冒、肺炎,大病连连!

解决:食物一定要解冻到常温后再喂。三、饲养环境:

错误1:水龟水深不过背,造成龟龟身体部位湿润不均匀,龟龟成长受限,变成畸形;

解决:水深过背,让水龟游泳的本性释放出来。

错误2:环境中长期没有日晒,也不给他们晒太阳。造成龟龟软甲、软腿、营养不良。

解决:每周最少1次晒太阳(冬眠除外),早上10点前或下午5点后的太阳。

因地区而异,有的地方这个时间可能没太阳,就自己把握了,主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中午的太阳下温度可以达到40几度的,会把龟晒死的。

珍珠龟怎么养

珍珠龟很喜欢晒太阳,会在白天花很多时间晒它的背。所以如果长期养在室内环境,没有充足阳光的情况下,要配备加热棒和UVB。

它们也能经受住稍冷的气温,所以如果养在室外的池塘也是可以的。珍珠龟的水养环境要要准备攀爬的物体,水深一点也没关系。

幼年珍珠龟可以喂虾皮、龟食、昆虫和鱼虾肉等。成年珍珠龟更喜欢吃植物蔬菜,像是生菜、水莴苣、蒲公英、羽叶甘蓝等等各种的绿叶蔬菜都可以。在珍珠龟的水缸里要始终有绿叶蔬菜或水生植物,量不要太多。

扩展资料:

珍珠龟繁殖亲龟宜选用野生或人工选育的非近亲交配、已性成熟的成龟,形态应符合各自所属种的分类特征,要求活泼健壮,体形完整、无病残、无畸形,体色正常、体表光亮,皮肤无角质盾片脱落,颈脖伸缩自如。

年龄野生的 5 冬龄以上,人工培育的 4冬龄以上,体重应在各自所属种的正常生长范围内。产卵3枚,卵径40mm×25mm。卵壳硬,钙质。

家里养龟十大禁忌

、忌玩物丧志!

养龟和种花养鸟遛狗一样,只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乐趣,而不是生活的全部,跳出龟的世界,回到生活正轨,会发现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为了玩而荒废了事业、疏远了亲情,就失去了玩宠爱宠的意义了。

二、忌好高骛远!

有的人养龟,总想养高难度的龟,想迅速变成人们心目中的“高手”,这种想法不可取。养难养的龟未必是高手,而有难度的龟往往也只是难以把握一点或几点饲养要素,一旦条件适合,都比养猫养狗省事,养龟只有条件合适不合适,没有难养不难养。玩龟的人的确有高手,但高手的经验往往是是用龟的生命换来的。千万不能上来就追求高难度的龟。

三、忌喜新厌旧!

老觉得其它龟好,看别人的龟眼馋,整天想着换品种。其实能养好一种龟,不代表能养好所有的龟。龟种类多,生活环境差异很大,几乎每一种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相比之下,我们能提供的条件很局限,也许只适合一种或者几种龟。能把一种龟养好,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四、忌始乱终弃!

玩龟三分钟热度,新鲜劲一过,就扔在一边,喂都不喂,任它自生自灭。龟不像狗猫,乐趣是在“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的,这就要克服怠倦感,要坚持,人坚持龟才能坚持,坚持才能专业,坚持才有乐趣。

怎么养龟苗

盆土

在盆栽之前要选土陶花盆,栽培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山泥土、砂质菜园土、腐殖泥、禽类干粪一起配制。培养土需曝晒,细筛后备用;在花盆底部垫上瓦片,再用细碎瓦片或沙土填一层以利于排水,放入禽类干粪,再放入培养土,即可将金线吊乌龟的苗带土团一起移入花盆中央,浇水后放在荫蔽通风的位置,需经常进行叶面喷水,保持湿润状态。

养分

金线吊乌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在幼苗生长期所需氮肥的比例要大,磷、钾肥少一点,主要是促进新根新芽的生长,氮、磷、钾之比应为10:7:5,主要以液态薄肥为主,浓度控制在0.03%以内。植株生长期氮、磷、钾的比例以10:5:8为宜,浓度为0.1%。孕蕾开花期消耗的养分最多,氮、磷、钾的比例为10:14:12,浓度不减少。在果实生长期,要加大钾肥的比例,确保果实充实饱满;采果后多施磷、钾肥料、少施氮肥,便于植株安全越冬。每次施肥的同时要进行松土,保持土壤的疏松、湿润、肥沃,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繁殖。

水分

春季气温上升,金线吊乌龟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也增多,可3天左右浇水一次。夏季是孕蕾开花期,高温干旱,需水量最大,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确保土壤湿润。立秋后植株生长缓慢,可视情况每3天浇水一次。入冬后可在晴天的中午一个月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每次施肥后都要浇水,确保养分能被充分吸收。浇水要遵循不干不浇、干透浇透的原则。

光照

由于野生的金线吊乌龟生长在热带、海拔500~1000米的湿润山区,喜温暖和阳光照射、也耐半阴。光照对植株的生长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让植物生长得更加翠绿。春季新芽萌发,要把盆栽放在向阳的地方接受阳光的照射,为开花积累养分;如果夏季光照强烈,会影响金线吊乌龟的生长,可在上午10点之后适当遮阴或者将其移入室内,放在通风的位置。秋季采果后需阳光照射,积累更多的养分才能安全越冬。

修剪

可将金线吊乌龟盆栽做成绿柱, 选一竹竿作绿柱的直立主干。根据花盆的大小来决定绿柱的高矮,一般家庭室内观赏绿柱以1.5米左右为宜。主干立好后,用绳将准备好的棕衣、苔藓、水草等沿竹竿包一层森林腐叶土直至顶端,绿柱的直径可掌握在10厘米左右。主干做好后要修剪,使之圆润美观,植株成活后使其依附柱子而攀援生长,成为一盆绿色的花柱。

怎么养龟背竹

养殖龟背竹要保证良好的光照环境,在夏季的中午要进行遮光,避免强光直射。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微湿状更适宜它生长,夏季可以勤浇水,如每天浇一次,浇水时间要选好,注意不能在中午进行,可以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浇水。

施肥的话应该薄肥勤施,切忌施浓肥和生肥,要注意施肥不要施到叶片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4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