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如何建立系统(如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23-03-21 19:40:11生活资讯1

如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方面入手。“源头严防”的制度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过程严管”的制度包括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后果严惩”的制度包括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损害赔偿制度。

1、总体制度是保障。

“制度是行为的导向,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永远停留在口号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我们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制度的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

2、环保科技是“利器”。

通过科技研发,转变现代工业经济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局面,变革原料生产路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取代不可再生、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创建一条生态生产路线。

3、公众参与不可缺少。

生态文明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的事、科技人员的事,人人都要参与。

如何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们应该如何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给力美丽中国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方法:

1、 转变发展观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转变对经济与环境二者关系的认识,从过去把后者看作前者的子系统,转为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子系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只有真正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发展观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其次,要转变当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发展观,必须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观点,转变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适度节制的物质消费观,减少甚至避免破坏环境,倡导有利于健康且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体制长远考虑,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部署中。从国家层面,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实质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的保障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制度和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引入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机制,通过体制与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法律、经济手段配合使用的利益导向机制,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绿色GDP指标体系,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通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评判政绩,正确引导领导干部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通过正确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5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