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水墨画(水彩画怎么画)
怎么画水墨画
1.执笔:水墨画的执笔方法如同书法,即五指执笔法,大拇指、食指、中指夹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并拢上抵住笔杆。注意要悬肘悬腕,最好站着画。
2.运笔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墨迹中间运行;侧锋:笔管倾斜,笔锋侧卧一边,画出的线条一边光一边枯;逆锋:自右而左,由下到上运笔。散锋:在盘中或纸上把笔尖按散,一笔画出数条线,好像刷子画出来的一样。点:笔法不同点不同。全锋:面积大些的随意点染。

3.墨的分类根据墨的深浅可分为焦墨(原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层次,由深到浅,再加上留白,也可以称为六彩。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调颜色,在墨盘中直接蘸上的墨为焦墨,经墨再蘸上水为浓墨,多加水,墨色稍有变化为重墨,水泡合后出现的墨色为淡墨,将笔上的墨用清水涮净,留下来的墨为清墨。
4.墨法分为五种,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浓墨法、宿墨法。破墨法是在前一种墨迹还未干时又加上新的一个墨色。泼墨法是用笔蘸墨汁泼洒在纸上。积墨法就是把墨一层一层加上去。浓墨是墨中掺较少水,颜色深。宿墨就是隔夜的墨。
水彩画怎么画
1.起稿: 用铅笔轻轻地勾出白色海浪底部边缘,上面海水与海浪边缘也顺便勾出一些。
2.上色: 用留白液把白色海浪边线留出来,并勾勒海浪。等留白液整体干透后,用清水打湿上面部分以及留白的地方,水尽量刷均匀一些。再用浅蓝色先刷一层底色,靠近海浪的地方可以偏点翠绿色。接着趁纸面湿润用浅蓝色与靛青色调和加深上面颜色,上面颜色深下面浅,这样画面的纵深感与空间感才会出来。
3.细节: 下面靠近海浪左右边缘再趁湿用翠绿色与靛青色调和加深,注意深浅变化,接近海浪的位置最深。接着用小笔画出海浪底部与沙滩之间的阴影,用白颜料提一提海浪中间的亮部,同时沙滩中间再洒一些白色点点。最后再调整海浪底部,把海浪与沙滩衔接位置的厚度表现出来,用浅浅的灰绿色画就可以啦。
水墨画的特点是什么
浅谈中国绘画的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以上六点就是中国画自己明显的特征。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当然生活中的丰富环境,是画家最活的画本,画家应在生活中不停地磨练自己,国画家常讲求以造化为师,只有从这个丰富的宝藏中,才能开发出艺术的瑰宝,得到自然界的启示,收集广泛的素材。 基本功相辅而行,不可或缺,只临摹前人的稿本,日子长了,失去独自创造的能力,如果只靠写生的东西,则常常失去传统的笔致。
水墨画是什么
山水画是水墨画中的一种,称水墨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
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 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
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 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
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表现形式上,运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飞白泼黑等墨色技法以及以小观大、尺幅千里的构图和透视方式,水墨色技法以黑白两个极色为基调,素雅脱俗。
水墨画怎么画简单又漂亮
准备毛笔、纸、墨,先画各种树、山石、远山。
1.用淡墨勾勒山水结构,山的脉络要清晰,用笔要简洁。
2.皴染,有折带皴、斧劈皴等。画面密而不乱、疏而不散。
3.进一步皴染,墨色有浓淡、破淡墨、破浓墨。复勾勒。用淡墨渲染山的脉络。
4.用淡赭石分染出山,花青和石绿分染树和山石。
水墨画介绍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形神兼备,不仅指自然景观本身的形神,更主要的是指画家得到客观景观感染而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的“意象”之形神。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
中国山水画的水平不仅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反过来又验证着画家对美的理解程度和审美观念的层次。
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中国山水画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