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和轨道的作用是什么?(钢轨是指)
钢轨和轨道的作用是什么?
轻轨和地铁的区别和优缺点: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钢轨是指
钢轨及钢轨配件实际上是异型型钢,钢轨分重轨和轻轨两种、钢轨规格用每米长公称重量表示。 其中重轨是每米公称重量大于30公斤的钢轨,重轨以分为一般钢轨和起重机轨两种。 一般钢轨,指铺设铁路干线、专用线、弯道及隧道用轨。其中,标准轨长度有12.50米和25.00米两种,铺设弯道曲线轨,长度稍短,有12.46米、12.42米和24.96米、24.92米等几种,一般钢轨的规格为38、43、45、50、60(千克/米)。38钢轨是每米38千克,43号钢轨是每米43千克,重量不同。
钢轨和轨道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从轮轨磨损的综合考虑,轮轨硬度比值以1.05~1.15为宜,对淬火轨,轮轨硬度比值以0.84~0.91为宜。
铁轨是铁路轨道的简称,由高硬度、高韧性的钢材建造的,原因是锰钢坚硬耐磨有一定的冲击韧性符合制造铁轨的条件。
锰钢轨密度很大,当表面生成氧化锈膜后,会对内部形成保护作用,不会影响使用。
铁和钢是以含碳量的多少来区别的。含碳量在2%以下的铁碳合金是钢,含碳量在2%以上的则称之为生铁。
钢轨在轨道结构中起何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效率高等特点,在缓解交通堵塞、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地位和建设水平均获得较大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钢轨和轨道的作用是什么呢
轨道一般是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以及道岔等组合而成。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道床。联结零件在钢轨和钢轨之间以及钢轨和轨枕之间起着一个联结作用。
钢轨一般用碳素钢或中锰钢制造,其断面为工字形,用以承受机车车辆的车轮荷载,并将承受的荷载传给轨枕;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连续、平顺的表面和引导车轮运行,这种轨道部件称为钢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