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和问卷区别(量表和问卷的区别)
量表和问卷的区别
量表问卷和非量表问卷是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其主要区别如下:1.测量目的不同:量表问卷是用来测量特定的变量,如心理状态、情绪、信念等,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量表工具来测量;而非量表问卷则可以用来测量多种变量,包括感受、行为、经验等。2.数据类型不同:量表问卷测量的结果是数量化的数据,可用来进行数学分析。非量表问卷的结果则是描述性的,描述被测量的现象或情境。3.处理方法不同:对于量表问卷,需要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得分、平均数、方差等,从而得出结论;而非量表问卷的结果通常需要进行主观解释和分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解读。4.适用范围不同:量表问卷通常适用于研究、评估或治疗中需要进行量化测量的情境,如评估心理健康状态或治疗效果等;而非量表问卷则适用于调查、采访或观察等情境,如社会调查、人际交往等。总的来说,量表问卷和非量表问卷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量表和问卷有什么联系
量表式问卷调查要符合量表的特点。量表是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的数据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当中,我们可以查到要测量对象的位置,并且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量表都有常模。
简单的说,量表是由赋予数字的,然后可以进行数据统计。这个赋予数据的办法是要经过科学编制的。而非量表是的问卷可以是文字式的。即使是有数据,但也不一定是严格标准化的数据。
量表和问卷的异同
要进行信度,效度,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等分析
量表和问卷的区别和联系
理学问卷修订是对于已经编制好的问卷或量表而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 一这个问卷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比如年代太久远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情况了。
所以要修订,不是舍弃。因为只是个别问卷项目内容或者项目数量上的变化,二是原始问卷不适合当地的文化,比如西方的问卷拿到中国用都是需要修订的。
而编制问卷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从理论的建构,最初项目的编写,初测,再修改,再测,获取信度效度各方面的资料来证明编制的合理性。
量表和问卷有什么区别
likert量表是李克特量表,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李克特量表在心理学上的读法相似于 'lick-urt' 与 'lie-kurt'之间(虽然前者的读法是取自于建立此量表的人的姓氏),是一种心理反应量表,常在问卷(英语:questionnaire)中使用,而且是目前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当受测者回答此类问卷的项目时,他们具体的指出自己对该项陈述的认同程度。此量表是由Rensis Likert所建立。
量表和问卷的差别
可以从编制和问卷两部分讨论
问卷的编制
(一)编制问卷的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2.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所谓研究特质,是指所欲研究问题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的结构或架构。怎样才能知道研究问题的特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查阅有关的研究资料,收集相关的论述,建构其特质。另一途径是用无结构问卷方法,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个别访谈,收集有关的看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归类,编成尺度式问题,再让相关人员填答,然后再将数字化资料,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取问题特质,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现在教育评价中,所提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一般都是属于研究特质,或问题内容,尚不能用它直接作调查使用。
3.确定行为样本行为样本指对代表研究问题特质的具体行为的取样。也称问题样本。
4.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被试样本选择施被试样本,要注意到样本的代表性。一般情况下400个左右的被试,无论对信度分析、区分度分析等都可满足要求。
5.选择并决定问卷形式选择确定问卷的类型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研究的目的, b)被测对象的特征, c)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用2×2分的方法、百分数方法一般用选择式,若用t检验,可用尺度式。
6.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编题时一般要求多编一些,这样在分析题目时,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和在争求专家意见时淘汰一部分,修改一部分。
7.预试预试可发现问题,如题目的次序、内容、长度、用语等各方面的缺陷;可实现对每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发现其优劣,为筛选题目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预试时的受测者样本要有代表性,人数同正式测验差不多。
8.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9.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
(二)问卷题目的编写规则1.问卷内容一般包括如下两个部分:一是事实问题,二是态度问题。
(1) 事实问题问卷的开头或结尾请受测者填明一些基本资料,也叫做静态资料。如:住所,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民族,职业,经历,宗教、民间信仰,婚姻状况,父母亲职业与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设备等等。另一类事实问题是询问受测者的某些实际行为(不论过去或现在),或实际行为的制度化一类问题。
(2) 态度问题态度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种是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一种是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意见与态度有时很难分辨,一般而论,‘意见’比较属于表面的、暂时的看法;‘态度’比较属于深层而持久性的认知。上述两类问题,无论哪一类,基本上均可以单独分析观察结果,除非有必要,才将它们的分数标准化后,经过项目分析,再加起来用总分计算。
另一类的‘态度问题’是所谓态度量表。这种问卷尽管也是一题一题的问,却不是一题一题的算,而是把整个总分或分组分数与其他变量(项)求相关,或是做因素分析。
任何一种问卷如果包含了“事实问题”和“态度问题”,特别是态度量表,若是将两者求相关,可以寻找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也是应用问卷法常欲研究的目的。
(3) 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a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类型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
b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c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
(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
d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勉强去碰它,一定失败,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
e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
f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
g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
2. 用语方面(1) 语文方面a 语文应浅显、易懂,不要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
b 用语应求简单,不能太复杂。
c 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
d 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
e 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
(2) 用字造句方面a 一般或特殊。“一般”的意思是指较为“广泛”,如果所需要的资料涵盖面比较大,就把题目出得大些;否则,就小些,这属于“特殊”的范畴。
b直接或间接。对一个问题如果应该直截了当地问,就不必拐弯抹角;必须拐弯的,就不能直接问。这要因环境而异。
c 个人或集体。
(3) 情绪方面a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
b 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
c 避免难于回答的问题(4) 理解a 在能懂得的范围内提出问题。
b 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即题目不能引起歧义。
c 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
d 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3. 问卷的编辑在结构方面应注意问题的顺序、性质等,在形式方面应注意问题的圈选、安排方式等。
(1) 问卷的顺序a 时间顺序。先问较近的,再问较远的,或先问较远的再问较近的,不必限制,以有利于施测为先决条件。
b 内容顺序。内容顺序安排要考虑三个方面:属于一般的或通论性的,放在问卷的前面,特殊的或专门的放在较后;容易回答的放在前面,不易回答的放在后面;比较熟悉的放在前面,生疏的放在后面。
c 类别顺序 就整份问卷而言,必然包含好几项,最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所谓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收入等项;二类是行为资料,如每天收看电视时数、收听广播节目等项;三类是态度资料,如对老师的评价、成就动机量表等。
(2)问卷的施测时间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30-40分钟的回答时间。
(3)问卷的开头谢语及施测说明问卷的开头通常有一小段客套话,包含说明研究目的与重要性,不泄露隐私、如何勾选等项,这类问题很重要,是控制被测者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
量表和问卷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
信度效度检验对于问卷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卷调查往往只是整个项目的一个环节,在正确项目的目标下,一定会另有调查的可信度,有效分析来支持调查结果,这样我们的问卷调查才有可信度,结果也能趋于正确数据。
1.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2.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3.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
4.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致性,从而降低信度。信度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r影响测量值的程度。如果r=0,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
然而并非所有的问卷都需要信效度,只有那些含有询问主观态度的问题的问卷才需要测信效度。信效度分析主要针对量表类问卷,而如果只是调查一些客观现实(如年龄、性别、职业、车辆、工资等)以显变量为主的问卷,是不适合做信效度分析的!判断一些变量之间是否适合做信效度检验,应该关注这么几点:
(1)潜变量:直接无法观测到的变量,主要反映人的认知和主观意愿等
(2)可测:可以被测量的变量,一般是有序或等距的变量,而不是像地点这样的分类变量
(3)变量之间等距等尺度:例如均采用5点或7点评分法获得的测量数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