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和雾区别在于(霾跟雾有什么区别)
霾跟雾有什么区别
一、成分不同:雾是由水滴组成;而雾霾是由尘粒、烟粒或者盐粒等组成;
二、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雾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三、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而雾霾的厚度可达1到2公里;
雾和雾霾的区别是什么
四、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象条件没有大的变化,大气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而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
五、维持时间不同:雾具有局地性、短时间的特点,形成的时候浓度变化比较快,在各方向的能见度不是均一的;而雾霾大多集中在夜间到次日的早晨,中午之后通常减弱消散,有明显的日变化;
六、分布不同: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接近地面密度越大;而雾霾的颗粒比较小,质量比较轻,在空气中分布比较均匀。
霾和雾的主要区别
雾和雾霾的相对湿度、厚度、日变化不同。
1、相对湿度不同
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2、厚度不同
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
3、日变化不同
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象条件没有大的变化,大气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现在,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
雾和霾
1、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2、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霾和雾有什么不同
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雾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雾霾的厚度可达3000米。形成条件有差异。雾需要一定的水汽和降温条件,而雾霾的形成需要空气中干性颗粒物要达到一定浓度,相对湿度不要大。
雾是一种天气现象。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形成的条件:冷却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雾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霾和雾一样吗
雾与霾的最主要的区别包括:
一是能见度范围不同。
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二是相对湿度不同。
雾出现时相对湿度过饱和,而霾出现时相对湿度较低。
三是出现的时间不同。
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较稳定时比较容易出现。
霾和雾霾的区别在于什么含量的大小
重度污染和雾霾不是一个概念,重度污染是对雾霾严重程度的一个描叙而已。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形成要素: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
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