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围绕什么旋转(黑洞的周围是什么)
黑洞围绕什么旋转
1 银河系绕着中心轴转动。2 银河系是由各种恒星和星系组成的,这些星体沿着中心轴旋转。该旋转速度可以通过观测星体的运动轨迹和多种测量技术来确定。3 银河系的旋转对于宇宙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银河系中心轴的性质和运动速度对于了解引力和星际物质的分布以及黑洞等天体的存在也很有帮助。
黑洞的周围是什么
黑洞就像我国神话传说中的饕餮怪兽,它只吃不吐,无论是任何物质,只要到了黑洞的附近就会被它吸引,进而被它吃掉,就连一秒钟就能飞跑30万公里的光子,只要走进黑洞的视觉边界就别想再逃一出来,只能被其强大的引力场捕获而葬身于此。
宇宙中所有的黑洞都在不断的吸食物质,比如我们的银河系中心黑洞,大约一千年左右时间就会吃掉一个太阳,那么被黑洞吃掉的物资到底去了哪里呢?其实准确来说还没有谁知道具体情况,因为关于黑洞中的世界,我们还一无所知。
如果一般认为被黑洞吃掉的物质,基本上会永远留存在黑洞中,虽然黑洞都有霍金辐射的蒸发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使黑洞损失的物质极其微弱,大质量黑洞经历万亿年时间也不会被蒸发掉。另外随着黑洞不断的吸食物质,它的质量也会不断的增大,这也说明进入黑洞的物质已经留存在黑洞之中。
那么这些物质都留存到了哪里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黑洞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了。一般认为黑洞的最深处有着一个汇集黑洞绝大多数物质和能量的奇点,它才是黑洞的真正实体,而我们所看到的黑洞,不过只是黑洞的视界体积,其实黑洞的视界体积是虚无的,奇点才是真实的,但是奇点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清楚。
黑洞中的物质也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物质,因为他的巨大引力将中子都压碎了,至少会压缩成夸克态。
如果你身处黑洞之中,集合了绝大多数物质和能量的奇点是不是会很明亮呢?这么想的话就错了,因为所有的物质都会以光速射向奇点,而奇点却不会向外发射物质,因此当我们看向奇点的时候是漆黑一片,看向黑洞的外围时,由于光粒子等不断涌入,所以会是一片光明。
围绕黑洞旋转的行星
快乐星球是一个处在某一大型星云中,围绕一红巨星旋转的中等质量行星。星系附近约10光年内有中等质量的黑洞(3号黑洞),快乐星球所在星系的主星半径大约是太阳的500倍左右,也就是说将其放到太阳的位置,其半径基本能覆盖至火星轨道。快乐星球大致和海王星相当。
黑洞绕黑洞转
银河系黑洞没有围绕任何天体旋转。要想让银河系围绕某个天体运动,那这个天体的质量要远超银河系中心的这个黑洞才行,可是在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谁能够和银河系中心这个黑洞的引力相比,至少在人类目前的可观测的120多亿光年的范围内,能够比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更强的黑洞或天体,目前还没有发现,因此现在的银河系没有围绕着任何一个天体转,它是独立的个体。
黑洞围着什么转
银河系没有围绕着任何一个天体转,它是独立的个体。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银河系的90%的物质为恒星。
银河系的中心,即银河系的自转轴与银道面的交点。在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呈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1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100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黑洞的旋转速度有多快
宇宙创生后开始了大爆炸。10-36秒时,发生了暴涨。此时飞散出无数的泡沫般的小宇宙,在它们的间隙中形成了特小黑洞。这些特小黑洞后来怎么样了?对此,霍金提出了在他的学说中最著名的黑洞蒸发理论。
黑洞作为恒星的归宿被人们挂在嘴边。黑洞虽然是广义相对论的结论,但是在爱因斯坦时代,如此高密度的星体是不可思议的。到了本世纪60年代,各种各样的观测结果使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黑洞是真实的存在。70年代后,随着宇宙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又意识到黑洞不一定非要有多大,它也可以很小。在当时的宇宙学家们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有一个名叫斯蒂芬·霍金的年青聪颖的数理学者发表了令人震惊的黑洞蒸发学说。”
以前,人们认为黑洞一旦形成就只能越来越大(黑洞越大,视界的面积就越大,也就是黑洞的膨胀),而决不能缩小乃至消失。但是,一位在当时毫无名气的轮椅上的青年人所发表的推翻常识的观点,令关注黑洞的物理学家们大吃一惊。
黑洞蒸发
因了霍金辐射的存在,黑洞必然是在缓慢的蒸发着的。这种蒸发可视为黑洞和空间的相互作用,它不断地从空间的量子涨落中损失质量,这是一种由引力而起、引力却也无法抗衡的自然减损。
霍金还推导出非旋转黑洞的温度:
t
=
hc3(立方)
/
16kπ3(立方)gm
黑洞的温度决定了它在宇宙背景下是吸热还是放热,因为宇宙背景辐射相当于一个2.7k的黑体,如果黑洞温度低于此,就足以通过宇宙背景辐射来补偿它的蒸发;但如果黑洞温度高于此,蒸发导致质量减小,从上式可见温度是与质量成反比的,所以黑洞的温度将会升高,这一趋势将最终导致黑洞迅速蒸发殆尽,最后一瞬更是耀眼的爆发。
黑洞的寿命,即它蒸发殆尽所消耗的时间,正比于质量的三次方。太阳质量的黑洞寿命达1064年,十亿吨级黑洞的寿命与宇宙年龄相当,而一千吨级黑洞的寿命仅有1秒。在1秒内蒸发一千吨质量,这令人类的核武器暗然失色。
霍金因而推断,宇宙开辟之初,可能有质量较小的“太初黑洞”诞生,无数的太初黑洞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蒸发殆尽。时至今日,十亿吨级的太初黑洞应该(霍金非常希望能通过观测确认其存在)正处在耀眼的蒸发旺季,喷射出强烈的x射线和γ射线,全然不符“黑洞”之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