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矛盾律和排中律区别(简述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2023-04-07 16:24:04西部百科1

简述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同一律: 对于任何命题 P,P 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即 P ∨ ¬P 总是成立的。例如,命题“今天是周末”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其它情况。矛盾律: 对于任何命题 P,P 与 ¬P 不能同时为真,即 P ∧ ¬P 总是不成立的。例如,命题“今天既是周末,又不是周末”显然是矛盾的,因为不存在既是周末又不是周末的情况。排中律: 对于任何命题 P 来说,P 与 ¬P 之间必然存在真假二选一的关系,即 P ∨ ¬P 总是成立的。例如,命题“今天是周末或不是周末”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今天必然是周末或不是周末,不存在其它情况。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差异

作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提出并阐释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他所规定或发现的原则和范畴以及所使用的某些专门词语,迄今仍为逻辑教本所采用。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作为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开创了以观察和经验为依 据,而不是以抽象思维为依据的哲学方法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他创立了自己的“四因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发展,都不外是这四种原因作用的结果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由不计其数的个体所构成,而且会发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无法成为其他事物。也就是说事物和其本身是统一的。苹果就是苹果,而无法成为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读起来颇有“元”的意义。   强调的是概念和物体本身的统一性。作为概念表露的载体——语言,承载了物体自身“意”的本质。

  2、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没有别的可能。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自身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语言化的概念词具有恒定意义。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的根据。这就暗示着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那么这个事物必然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荒谬和不可证的。对于常态的时空而言,这一定律有其绝对真理性。但是在宇宙的本初,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4、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是那样。   这个原理可以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A是A(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时刻,就不能是非A(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是非判断锁定的是不同方面,但性质判断锁定的是同一方面。矛盾律反应的是事物的自身,也就是说事物无法在同一时空点维持两个不同的状态。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明确两个定律:

1、矛盾律:两个

互相矛盾

或者具有

上反对关系

的命题,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

2、排中律:两个

互相矛盾

或者具有

下反对关系

的命题,不可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然后,明确命题间的关系:

矛盾关系

: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必然一真一假。一个为真,另一个必为假;一个为假,另一个必为真,两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今天下雨了”和“今天没下雨”两个命题互为矛盾关系。

上反对关系

: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同假。比如,命题“所有的花是有毒的”与“所有的花都是无毒的”二者是上反对关系,它们不可能同时为真的,但二者可以同假。

由其中一个命题的真,可以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的假

。如,由“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的真,可以必然推出“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的假。

但由其中一个命题的假,却不能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的真

。如,由“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的假,就不能必然推出“有的金属是气体”的真。

下反对关系

: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由其中一个命题的假,可以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的真

。如,由“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的假,可以必然推出“有的金属能导电”的真。

但由其中一个命题的真,却不能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的假

。如,由“有的金属是固体”的真,就不能必然推出“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的假。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主要有一下几点:

其一是

适用范围不同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针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但矛盾律还针对上反对关系;而排中律是对下反对关系的。

其二是

内容不同

矛盾律指明“有假”

,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上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而排中律是指明“有真”

,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其三是

违反要求的错误不同

。矛盾律不遵守规则导致的错误叫“模棱两可”;而排中律不遵守规则导致的错误叫“两不可”。

其四是实际作用不同。

矛盾律是由真推假;而排中律是由假推真。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举例

区别如下:

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当中,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当中。

2、矛盾律要求不可以同时肯定两个矛盾或者是反对的命题,对于矛盾命题需要否定其中之一,对于反对命题至少否定其一。而排中律要求不可以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但是要肯定其中一个命题。

3、违反了矛盾律,犯的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则犯的是矛盾两不可的错误。

矛盾律和排中律怎么区分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所要求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确定与唯一。

予盾律: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互相否定的命题不可能全部是真的,其中一个必定是假的。

排中率: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假,必定有一个是真的。

充足理由律: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论点)被确定为真,要有真实的充足理由,而且理由和推断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排中律和矛盾律同一律

区别如下:

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和反对命题当中,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当中。

2、矛盾律要求不可以同时肯定两个矛盾或者是反对的命题,对于矛盾命题需要否定其中之一,对于反对命题至少否定其一。而排中律要求不可以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命题,但是要肯定其中一个命题。

3、违反了矛盾律,犯的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则犯的是矛盾两不可的错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6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