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大鼓书沧州木板大鼓书(沧州大鼓书视频)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沧州鼓书沧州木鼓书和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了解!
沧州木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音乐。它起源于民歌,借用于杂剧和沧州地方戏,诞生于沧县民间,明末。数百年来仍保持着原汁原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前,边肖到河北沧州市沧县参观沧州木鼓。
木鼓表演
他们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走——!”14岁的刘维持祖父刘三弦伴奏40余年,70岁的刘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伴着三弦之声,站立叩击,依次敲木板、书鼓。
“生命每一天都是活着的,劳动每一年都是生产的。省吃俭用难,偷懒难。家里有个漂亮的老婆,满屋子的孩子,人要死了,要埋在土里……”带着沉闷缓慢的口音和浓重的沧州方言,伴着古朴浑厚的鼓板和三弦琴声,祖孙俩上演了一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刘从21岁起就以沧州木鼓为生。他是沧州木鼓中年龄最大、件数最多的艺人。2010年获首届中国曲艺节最高奖“鲁夫金奖”。受祖父刘的影响,刘维从小就非常喜欢沧州木鼓,跟随祖父学习了2年。
据刘介绍,沧州木鼓的主旋律是《大悲》,主要表现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唱歌,另一个人伴奏。主要乐器是木板、鼓、三弦,可以说是“轻骑兵”,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
木鼓曾经在民间很受欢迎。
“沧州木鼓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高占祥等多位专家的研究论证,沧州木鼓是景云鼓、西河鼓的‘母根’。”沧县文化馆馆长、沧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建国说,沧州木鼓主要有三大特点:用沧县特有的方言唱腔、独特的曲调、数百年来的原汁原味,最大的魅力是它的古朴。
20世纪60年代以前,沧州木鼓广受大众欢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木鼓的市场越来越小,很多艺人以此为生,导致沧州木鼓逐渐衰落。
“现在沧县能唱沧州木鼓的老艺术家不超过10个。”刘对说:由于老艺人大多没有文化,艺人只是凭个人记忆和反复演唱来记忆歌词,所以沧州木鼓的歌词没有文字记载。随着老艺术家年龄的增长,许多歌词已经消失了。
为了延续沧州木鼓的生命力,沧县文化馆采用录音、录像、文字等方式记录老艺术家演唱的歌曲,至今已记录木鼓文字资料30余万字。同时,从2007年开始,沧县开设了六期沧州木鼓工作室,老艺术家为师,一句一句教。同时,县里经常组织艺人下乡演出,为的是让当地人接触、接受、熟悉木鼓。
“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老艺术家的技艺,保证古代艺术能够传承下去。”王建国说,当学生熟练掌握传统技艺后,会考虑在服装、道具、灯光、伴奏、创作主题等方面进行创新。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训20多名学生,年龄从5岁到15岁不等。他们中的一些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项。比较有名的是程大龙和孙红苗。
以上解释了沧州鼓书沧州木鼓书。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我们进行更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