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大家好。下面分享一下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旨和意义。很多人还不知道。下面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921),原名,字令,后改名复,字几,福建后主,晚年住郎官巷。他是晚清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
1866年,严复考入家乡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语和近代自然科学,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从1877年到1879年,严复和其他人被送往英国学习,先是朴茨茅斯大学,然后是格林威治海军学院。严复在留学期间对英国社会政治产生了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其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领域转入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倡导西学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进化论》翻译。他的翻译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引入中国,启蒙和教育了一代中国人。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854年1月8日生于福州南台,1921年10月27日卒于福州朗关巷。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屈辱的时代,一生致力于学习新事物,连接中西,启迪民智,力求变革。
他翻译的《自然进化论》,宣扬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在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对国人起到了启蒙作用。他通过自己的政论文章和八部译著,第一次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给国人带来了鲜活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推崇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一样,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
盐阜峪三坊七巷
严复作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人,已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他在朗关巷的故居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将过往游人的思绪拉回福州那个动荡而豪迈的时代,但它依然藏在群山之中。
朗关巷略显曲折。严复故居正处于转折点。两侧鞍墙探出蜿蜒高耸的巷墙,入口呈凹形,宁波门双开,谦和端庄。屋檐全部平铺滴水,屋檐叠放在屋檐上做成雕刻精美的玄关架,在三坊七巷中并不多见,显得富贵稳重。光是这个故居的入口,就显示出主人家的优雅和魅力。
严复故居修缮,当时的工匠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较好地保留了老房子的原貌和格局。故居包含两个宅邸,分为一个主宅和一个花厅,功能分区明确。主宅主要用于亲朋聚会、主持祭祀仪式等活动,主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大殿高敞,前后廊榭,显得庄严规整。客厅主要用于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布局相对自由,显得亲切自然。两个院落由一个侧门相连,相互照应,共享老年生活所需。
主院保留了鲜明的清代风格,侧院则具有典型的民国风格。两个院落被厚厚的院墙隔开,绕过一个侧门。同样的粉墙和双坡屋顶,让两个风格迥异的院落乍一看并不冲突,反而有一种相映成趣的味道。
故居主体结构多采用原木材,杉木在空气体的长期接触中逐渐氧化变暗,与重新粉刷的白灰色板墙形成鲜明对比。素面朝天的桌子,摆放在厅屏前雕刻精美的桌椅,以及厅内的其他家具,都使用了与建筑木框相近的色彩,使整个古宅看起来浑然一体,充满了古意。
严复故居具有典型的三坊七巷多宅的特征,具有不同时期的鲜明风格。这么多元素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严复故居是一个多元协调的聚合体。
以上说明了严复翻译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意义。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我们进行更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