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寺庙(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打强大古)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西双版纳的傣族寺庙和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了解!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西双版纳,成为傣族人信仰的宗教。这里随处可见佛寺建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为傣族人民生活的中心和心目中的寺庙,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为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多为方形,东西朝东,屋顶斜坡由三层组成。中殿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屋顶采用长方形瓦,瓦尾钩在平竹椽上。屋顶主脊与屋檐之间的脊用石灰抹平,用各种瓦片装饰。主脊上的瓦饰呈火焰状,脊首端大多有凤凰的形象,别具一格。
曼飞龙塔(佛教寺院,僧人念经议事的场所)西侧的开放式“布苏”则是另一种风格:在三面重檐的长方形佛寺一侧的中堂部位,修建一个高度相同、两檐一个端坡的大殿,两侧修建两个人字形屋顶的房间。以上三部分连接的地方,房檐都连成一个整体,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修道院。
进入佛塔的门楼也很独特。在一个双檐人字屋顶的一侧,一个屋顶被建造成直角,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门亭。屋檐下只有柱子,没有墙,四通八达供人进出。虽然它是一个复制的建筑,但由于其巧妙的布局,它显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由此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也就是说,这些建筑都没有嵌入墙体的柱子。
距勐海县城14公里的景镇八角亭(又称唐杰),造型独特精美:底座为方形,折角,亭身为砖木结构八角形。亭子有31个面和32个角,每个角上都铺着缅甸瓷砖。八个亭子在建筑的侧面,自下而上,层层收缩,美丽地重叠直至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别具一格。因亭建于净真,故称净真八角亭,是傣族人民为纪念释迦牟尼而仿其所戴的金帽“卡韩中”而建。建于1701年的八角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景镇地区的中心佛寺。傣历每月15日、30日,敬真地区的佛教高僧聚在亭子里,听高僧讲经,议重大宗教活动,也是高僧升佛的地方。
每座佛寺内部由佛座、僧座、经台三部分组成。佛像基座上的释迦牟尼塑像多为坐像,佛耳奇形怪状,大而宽,形似“
大多数佛塔都建在佛寺旁边或附近。佛塔主要有:缅甸钟塔、亭塔、泰姬陵塔、密檐八角塔。这些塔基本上是用砖砌成的,涂上石灰和油漆,大部分是实心的。景洪市的曼飞龙佛塔属于泰国金刚塔。这座佛塔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由三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由傣族领导人建造。它建于1204年,已经有800年的历史了。塔基呈梅花形,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周围有8座小塔,高9.1米,八角形分布。塔身为多层葫芦形。每个小塔基里都有一个佛龛,龛里有一只泥凤凰在飞翔。整组塔完美无瑕,美轮美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旅游胜地。
以上解释了西双版纳的傣族寺庙。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我们进行更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