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什么殿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哪里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

2023-04-12 16:20:06西部百科1

什么殿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

殿试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1],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哪里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

应该是这样的: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科举的四个阶段中并没有两个会试。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是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和殿试(进士)。

在正式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前,必须要参加童生试,参加童生试的人被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成为秀才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考,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被称为“贡士”,通过殿试的被称为“进士”。

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是定期举行的,因此被称作“常科”,取士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

科举最早起源于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谁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

作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的保和殿,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起,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什么殿是殿试的固定场所

北京故宫博物院很早就不让拍电视剧了,一般在影视城,很多镜头都是太和殿或者后宫。明清宫苑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500亩,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节庆典礼于一体,是横店影视城最大的影视基地。它是按照故宫1:1仿制而建,气势恢宏,富丽堂皇,踏着青石板缓缓前进,每一步都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处墙角,每一扇窗棂,总能让你浮想联翩。

什么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三大殿的考试场所指的是保和殿。

故宫前朝皇帝的办公区有三个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朝 实行大朝礼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小休息和祭祀前阅示祝板的地方。保和殿是全国等级最高的考试现场 皇帝是考官考状元的地方。

殿试的固定场所是哪个宫殿

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最后一级考试,古代读书人要真正获得进士名位,必须参加终极考试——殿试。

殿试的时间北宋时一般于三月举行;南宋中期改为四月,后期又延至五月。元代殿试为会试之后的三月七日。明初定为三月初一日;宪宗成化八年(1472)后,改为三月十五日。清初殿试为四月初一日;至乾隆十年(1745),改为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又改为四月二十一日,遂为定制。

殿试的场所北宋前期殿试在讲武殿(太宗后改名为崇政殿)举行,神宗后改为集英殿。元代殿试在翰林国史院。明初殿试在奉天殿;迁都北京之后,改为皇极殿。清初殿试在天安门外;顺治十五年(1658)改在太和殿前丹墀之上,如遇风雨,则移于太和殿东西两庑;乾隆五十四年(1789)改在保和殿内,遂为定制。

雍正元年(1723)十月,考生来到紫禁城参加考试,适逢天气寒冷无比,皇帝特许考生到太和殿内两旁进行考试,并谕令宫内的总管太监在考场里多摆放火炉,保证殿内温暖。这就是在殿内考试的开端。

乾隆五十四年(1789),皇帝谕令考生以后就在保和殿内参加考试,同时允许考生自带考具,之后在保和殿内考试便成为定制。保和殿不仅是殿试的场所,也是元旦等节日皇帝宴请亲王、藩属的地方。

殿试进士如何称呼明清殿试合格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殿试进士前三人,宋代即称之为状元、榜眼、探花,但直至南宋末年,仍有称殿试前三名均为“状元”者。明代以后,才正式规定殿试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合格之后,还要举行唱名、谢恩、赐宴、谒先圣先师、立题名碑、编登科录等一系列活动,极为荣耀。

什么成为殿试的主要场所

保和殿

故宫殿试的固定场所是保和殿。保和殿,又名谨身殿、建极殿、位育宫,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自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起,便成为了殿试的固定场所。

      保和殿是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1240平方米。

      “保和”一词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的意思。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7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