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和醛区别(酮和醛的关系)
酮和醛的关系
醛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氢原子或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的化合物,通式为RCHO。酮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烃基的化合物。
物品介绍
醛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氢原子或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的化合物,通式为RCHO。酮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烃基的化合物,通式如左。R可以是各种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的、脂环的、芳香族的或杂环的各种基团。
醛和酮的区别 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醛糖为多羟基醛,酮糖为多羟基酮。
二者结构上的区别:前者有醛基(-cho),后者含有羰基(-co-)
导致性质上的区别:前者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后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典型的醛糖为葡萄糖:ch2oh(choh)4cho,酮糖为果糖:ch2oh(choh)3coch2oh。
醛和酮的共同点
一、结构不同1、酮的官能团羰基C=O,通式:RCOR',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且其羰基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烃基。
2、醛的通式为RCHO,官能团-CHO为醛基。醛类的通式是RCHO。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乙醛分子式为C2H4O,结构简式为CH3CHO,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基是羰基(-CO-)和一个H原子连接而成的基团。
二、物理性质不同1、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但羰基氧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低碳数酮(低级酮)溶于水。低级酮是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高碳数酮(高级酮)是固体。
2、常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为液体,高级的醛为固体;而芳香醛为液体或固体。低级的脂肪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和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的醛具有花果香味,因此常用于香料工业。由于羰基的极性,因此醛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类及醚类高。但由于羰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较相应的醇低。因为醛的羰基可以与水中的氢形成氢键,故低级的醛可以溶于水;但芳醛一般难溶于水。
三、化学性质不同1、酮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氢氰酸、格利雅试剂、羟胺、醇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可还原成醇。受羰基的极化作用,有α-H的酮可发生卤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甲基的酮可发生卤仿反应。由仲醇氧化、芳烃的酰化和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制备。
2、醛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一定的氧化性。醛类也可通过和高锰酸钾反应(条件:加热)得到羧酸。醛类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扩展资料:醛的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1、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为:HCHO + 4Ag(NH3)2OH———(条件:水浴加热)—— → CO2↑+ 8NH3 + 4Ag↓+3H2O 【现象: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R-CHO + 2Ag(NH3)2OH —(条件:水浴50~60℃加热)→ R-COONH4 + 2Ag↓ + 3NH3 + H2O2、与新制氢氧化铜(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本尼迪特试剂)
反应:【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R-CHO + 2Cu(OH)2 —(条件:加热)→R-COOH + Cu2O↓ + 2H2O3、与溴水反应:R-CHO + Br2 + H2O —→ R-COOH + 2HBr4、加成反应:R-CHO + H2 —(条件:镍做催化剂,加热)→ R-CH2-OH2R-CHO+O2—(条件:铜或者银做催化剂,加热)→ 2R-COOH
酮与醛的反应机理
酮可经过水解或加氢还原得到醛。
酮和醛哪个更稳定
醛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氢原子或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的化合物,通式为RCHO。酮是在其羰基碳原子上结合着两个烃基的化合物。
醛、酮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都是液体,高级脂肪醛、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
由于醛或酮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没有缔合现象,故它们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低。但由于羰基的极性,增加了分子间的引力,因此沸点较相应的烷烃高。
酮与醛的区别
醇和浓硫酸是分层的,发生酯化反应后体系会由两相变为一相,这一现象也是很明显的。 芳醚不会有上述的反应。 3。 如果是非水溶性的醇和酮。 第一步:先加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分液,水层为酸和酚的钠盐;有机层为醇和酮。
酚与FeCl3会有显色反应 醇类会有还原性,可用烧热并使表层发生氧化(黑色)的铜丝与之反应,醇能使黑色变为铜的紫红色。但对于叔醇就不行了,其实还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在醇中加浓硫酸,稍微加热,会发生酯化反应,硫酸酯会溶解在醇里面。
第二步:将分离出来的水层用稀盐酸酸化,然后加入NaHCO3,酸会再次成盐,而酚不会。再次分液,有机层为酚经过干燥蒸馏后得纯品;水层为酸的钠盐,稀盐酸酸化,蒸馏除水和稀酸,干燥得纯品。
第三步:将分离出来的有机层中加入饱和NaHSO3会和酮生成沉淀,过滤。在固体中加酸,会得到酮。液体就是醇。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