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与粉彩区别(珐琅彩和粉彩是哪个朝代)
珐琅彩和粉彩是哪个朝代
1、珐琅彩
珐琅彩一般指瓷胎画珐琅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其高超的烧造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2、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china),即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中国瓷器也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珐琅彩与粉彩
一、粉彩与珐琅彩釉色不同
①珐琅彩彩色繁多,有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的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②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层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③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④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易出现极细的开片(冰裂纹),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⑤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粉彩和珐琅彩相结合从什么时候开始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 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廷画师画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现介绍珐琅彩的主要特征以供鉴别参考: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珐琅彩和粉彩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珐琅彩好
珐琅彩作为宫廷御用的彩瓷色调雍容华美,用料更是奢华大气,素有寸瓷寸金的说法,被很多瓷友所钟爱,但是也因为其浓重的釉料和釉上彩的工艺,让很多瓷友在选购茶器的时候望而却步,虽对它的品相爱不释手,却担心过于浓重的釉料存在安全隐患。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画工精致。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最初由国外的铜胎珐琅工艺演化而来,经过多年的演变创新,在康熙年间,瓷胎珐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珐琅彩瓷一经问世,其雍容华美的色彩便深受皇家喜欢,时至今日依然非常受欢迎。 虽然珐琅彩在现代很普遍,但在清朝时期,这样的瓷器可是御用贡品,只有皇室或王宫贵族才能享受的专属瓷器。制作规格非常严苛,不论是用料还是烧窑都是一丝一毫差错都不能出的,单从这一点上来看,珐琅彩瓷的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放心使用。 其次、瓷器的本质还是天然矿物料,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原料氧化,表面釉成玻璃质地,光滑透亮,不存在原料不安全的说法。瓷器安全性如何,主要还是看表面一层釉料,而大多数人觉得珐琅彩瓷器不安全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珐琅彩属于釉上彩工艺,彩料安全性低,遇高温容易氧化释放毒素。 其实大可不比这样想,瓷器最低也是经过五六百度,甚至138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的,一般的明火很难达到这个温度,除了贴花瓷之外,大多数手工瓷器,即使是釉上彩瓷也几乎很少出现褪色,重金属析出的情况,安全性非常有保障。 因此,珐琅彩茶器在使用的安全性上几乎没有问题。
图案的多样性和颜色的丰富性却是其他瓷器难以比拟的。如果实在担心,在挑选的时候可以选购一些内壁没有彩绘的茶器,以防茶水长期浸泡出现问题。
珐琅彩瓷器与粉彩的区别
瓷器上的画有两种,贴花/纸瓷器和手绘瓷器。瓷器贴花就是将图案做成画纸贴在陶瓷上烧制而成,而手绘为手工绘制,其贴花瓷器和手绘的瓷器区别如下: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纸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三、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粉彩的贴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区分。现在还有介于贴花和手绘的半手绘的,这种是贴线条然后填色或汾水,通过上面的方法亦可区分,难度大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