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2020年十堰市端午节有赛龙舟没)
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端午节是哪一天?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2020年端午节是几号?2020年的端午节是五月初五。
2020年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6月25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吴”与先秦时期的“吴”相同。因此,“端午节”又叫“端午”。后来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为了避开唐玄宗的忌讳,“端午”改名为“龙舟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节、艾节、端午节、五月节、午节、夏节,是芒果节气前后的重要日子。“结束”是开始;“午”与“五”谐音为了避开唐玄宗八月初五的生日,故称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说法很多,但主要有三种。
端午节起源的传说
纪念楚的诗人屈原说。这种说法是最流行的。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被楚国朝廷流放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攻打楚国。眼看祖国被侵略,白己无力教书,含泪死于洛江。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到溪洛江边吊唁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了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都吃饱了,不会再咬医生的身体了。随后,大家纷纷效仿。但是屈原的真身一直没有找到,据说是被恶龙困住了。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劝诫叶包米饭,外面包彩色丝绸的办法。此后,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往河里扔食物,举行划龙舟等活动。这是对莫屈原的祭祀。用迪叶和彩丝包裹的饭团,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棕籽。
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王杀死了。他投奔了吴国,帮助它消灭了楚国。伍子胥也为父亲和哥哥报了仇。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带兵入侵。越王勾践大败。请你讲和,得到福查的同意。伍子胥建议夫差彻底灭越国,夫差没有采纳。
然后伍子胥被诬陷。夫差听信谣言,给伍子胥一剑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儿女们说:“我死后。剜了我的眼睛,挂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着越国的军队进城,灭了吴国。”然后自杀身亡。夫差一听,大怒,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囊,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殉难而庆祝的。
东汉孝女曹娥说:相传东汉时,上虞有一个叫曹娥的女孩。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几天都没有看到她的尸体。14岁的孝女曹娥,日夜在河边嚎啕大哭。我父亲在河里淹死后的第17天。也就是5月5日,她也在河里淹死了。五天后,她的尸体随着她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故事作为神话流传了下来。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庙。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死去的河流被重新命名为曹娥河。
端午节吃粽子。
吃粽子是庆祝端午节的另一种食物习俗。粽子也叫饺子。《本草纲目》记载:“风俗是做粽子。古人把糯米用芦苇叶裹小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形状,称为玉米。现在糯米用的比较多。”这就解释了粽子的形状和原料。而周初的《地志》>“仲夏端午始以糯米裹叶,以栗枣灰汁煮之,逢节以阴阳裹之,亦称因屈原”的故事,说明端午吃棕的习俗始于纪念屈原。楚人用竹筒吊米抛入水中的方式向屈原致敬,称之为“筒粽子”,但为什么后来又改成了焦粽子?湖南故事准备有个传说。东汉建武年间,长沙人欧辉有一天看见一个人。他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对欧辉说:“你每年祭祀我的竹筒饭被龙吞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粽子,用五色丝线扎。小龙最怕这些东西。”从那以后,人们用艾叶包玉米做玉米,粽子也改成了玉米粽子。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和形状。一般包在粽叶里的,有锥饺、筒饺、秤锤饺、九子饺等。仅荆楚地区,其品种就分为白粽子、肉粽子、甜粽子、咸粽子、豆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等。这种端午小吃,香甜糯而不腻,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据云,唐朝皇帝李隆基有一天吃了一种九子粽子,赞不绝口。他曾写过一首诗:“四季花竞巧,九子粽子求新。”唐代诗人郑谷也赞诗:“渔歌响,风吹号角香。”
粽子也是节日里人们互赠的礼物,尤其是未婚男性求婚的重要礼物。《周琦年鉴》上说: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没有结婚,他们将举行告别仪式。“如果江汉平原的男青年定在下半年结婚,端午礼物会特别隆重。女方亲戚多房的,每家必须送一间。然后你要肩上扛很大的担子,杆子弯成拱形。除了粽子、猪肉、糕点、饺子、布伞等东西,还有一把鹅毛扇,是下半年结婚的信物,必须要送。说起粉丝,是我们国家的特产。
它解释了2020年端午节是哪一天。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信息有误,请联我们进行更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