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什么(半导体什么时候发明的)
半导体什么时候发明的
1947年12月,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终于问世,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在为这种器件命名时,布拉顿想到它的电阻变换特性,即它是靠一种从“低电阻输入”到“高电阻输出”的转移电流来工作的,于是取名为trans-resistor(转换电阻),后来缩写为transistor,中文译名就是晶体管。
由于点接触型晶体管制造工艺复杂,致使许多产品出现故障,它还存在噪声大、在功率大时难于控制、适用范围窄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肖克莱提出了用一种“整流结”来代替金属半导体接点的大胆设想。半导体研究小组又提出了这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什么时候发现的
人是导体。因为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以及金属粒子,尤其是血液中铁元素含量最多。另外还包含了许多其它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粒子。
也可以这样说,人体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大化学分子有机体。如果人体接近电场的两个正负端点时,人体中的导电粒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电子。扩展资料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导体。金属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留下的正离子(原子实)形成规则的点阵。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所以金属导体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导体材料的大。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极低温度下,某些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率将消失而转化为“超导体”。
半导体的诞生
电子二极管,也叫真空二极管。只具有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板极)的电子管。它是靠被灯丝加热的阴极发射电子导电的,因为灯丝有热损耗,所以效率比半导体二极管低。
电子管的发展又是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是英国弗莱明发明的二极管。1882年,弗莱明曾担任爱迪生电光公司技术顾问。1884年,弗莱明出访美国时拜会了爱迪生,共同讨论了电发光的问题。爱迪生向弗莱明展示了一年前他在进行白炽灯研究时,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人们称之为爱迪生效应):把一根电极密封在碳丝灯泡内,靠近灯丝,当电流通过灯丝使之发热时,金属板极上就有电流流过。爱迪生进一步试验让板极通过电流计与灯丝的阳极相连时有电流,而与灯丝阴极相连时则没有电流。
弗莱明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回国后,他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认为:在灯丝板极之间的空间是电的单行路。
1896年,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成立,弗莱明被聘为顾问。在研究改进无线电报接收机中的检波器时,他就设想采用爱迪生效应进行检波。弗莱明在真空玻璃管内封装入两个金属片,给阳极板加上高频交变电压后,出现了爱迪生效应,在交流电通过这个装置时被变成了直流电。弗莱明把这种装有两个电极的管子叫作真空二极管,它具有整流和检波两种作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器件。弗莱明将此项发明用于无线电检波,并于1904年11月16日在英国取得专利。
半导体哪年发明
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
1894年,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发明了世界 上第一个无线电接收 器,这种装置实现了 人们电波传送信号的 愿望,迅速成为军事 通信工具,这种无线 电接收器为人们发明 收音机提供了素材。 人们根据半导体 的特性,以及无线电 接收装置原理,制成 了世界上最早的半导体收音机——矿石收音机,这种收音机是一 种利用矿石作为检波器,由天线、地线以及 基本调谐回路等组成的无电源收音机,它主 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1906年, 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建立,从此,人们进入了电波时代。 早期的收音机称为无线电 收音机,因为它们仅通过电 波传输声音信息,而不使用 导线或电缆
半导体材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因为早期的收音机的核心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随着晶体管技术的发展,用晶体管作为核心的收音机逐渐普及,而用于晶体管原材料的锗和硅是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所以当时人们将晶体管收音机称为半导体收音机,简称半导体。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