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和电感区别(电容电感区别表格)
电容电感区别表格
一般情况下用万用表去测结果是这样的:电感——万用表×1电阻档去测正反向阻值都会是0;电阻——正反向测时阻值都是相等的;电容——电容万用表电阻档测时,当你在每次反相时表指会有一个摆动然后回0的过程;二极管——用电阻档测时,一个方向有阻值反个方向就接近无穷大。在电路中可以看标记字符,l是电感;r是电阻;c是电容;d是二极管。还有就是外型来判断,早期的电路板很好判断,因为型状也不同,现在的贴片形状都一样了,最好用放大镜看标记了。
电容 电感 区别
它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区别:
1、性质不同
(1)电感: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
(2)电容:是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当在两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存储电荷,所以电容器是储能元件。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由电容器的极板和电介质组成。
2、作用不同
(1)电感: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
(2)电容: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是相当于断路的。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藏电荷的元件,也是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
3、特点不同
(1)电感:电感器对直流呈通路关态,如果不计电感线圈的电阻,那么直流电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电感器,对直流而言,线圈本身电阻很对直流的阻碍作用很小。当交流电通过电感线圈时电感器对交流电存在着阻碍作用,阻碍交流电的是电感线圈的感抗。
(2)电容:电容器的容抗与频率、容量之间成反比。即分析容抗大小时就得联系信号的频率高低、容量大小。
电容电感对比表格
分别求出容抗感抗后,电容(Xc)、电感(XL)、电阻串联总阻抗:
Z=根号[R^2+(XL-Xc)^2]
电容和电感的换算公式
电感与电容串联后,总的阻抗Rz(注意不能称为电阻)等于感抗Rl和容抗Rc之差的绝对值,也就是Rz=IRc-RLI。
如果电路中还有纯电阻Rr,则总电阻为电阻的平方与容抗感抗之差的平方和再开方,即公式:
Rz=√(Rr^2+(Rc-RL)^2)
电容电感总结对比
1、一般电阻比较薄,翻过来的电阻是白肚皮,在主板装料的过程中如果肚皮照上了,有个术语叫“翻白”,即电阻装反了,电阻的侧面二边也是白色的,一般稍大一点的电阻是有标识的。
2、电感比电阻要厚一些,是个柱体,四面的颜色是一样的,电感打值是通的,所以要区分零欧的电阻和电感,电感的对面是一样的,两个侧面也一样对称的,有的电感和电容差不多大,这时要打一下值来区分。
3、电容相对来说较厚,是三种元件中最厚的,四个面是一样的,所以电容其实很好分。
4、还可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区分,电阻一般都是有值的,电感是相通的,也有的电阻是有阻值的,但一般会用特别的颜色标识出来,电容有充放电的特性。
电容和电感的口诀
1/7分步阅读
在开始计算之前,需要正确的【绘制网络图】,虚工作不占用时间和资源。
2/7
双代号网络图的6个时间参数分别为:ES最早开始时间,EF最早结束时间,LS最晚开始时间,LF最晚结束时间,TT总时差,FF自由时差。
3/7
先根据网络图计算出【最早开始时间ES】,加上当前工作的持续时间就是【最早结束时间EF】,当有两个及以上的紧前工作的时候,选择最大值。
4/7
一直往下计算到最后的工作就是【计算工期】,紧后工作的【最晚开始时间LS】就是当前工作的【最晚结束时间EF】,有两个及以上的紧后工作取最小值。
5/7
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时差】,分别是【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或者是【最晚结束时间-最早结束时间】。
6/7
再就是计算【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可自有利用的时间,等于min【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当前工作的最早结束时间EF】。
7/7
最后找出【关键线路】,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关键线路,累计求和就可以得出计算工期和计划工期。
电容电感对比
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区别是相位不同。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度。电感电流落后电压90度。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相差180度。
电容和电感相当于什么
电感较常用的单位有H、mH、H,换算关系为1H=1000mH,1mH=1000μH;
电容较常用的单位有F、μF、nF、pF,换算关系为1F=1000000μF,1μF=1000nF=1000000pF。电容一般不用mF这个单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