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土方怎么计算(土方怎么计算土方量)

2023-04-22 17:30:11生活资讯1

土方怎么计算土方量

不知你说的是工程量测量还是填挖方的边线放样测量.

1.工程量测量通常就是横断面测量,将一断面上地面变坡点测出并绘制断面图来计算工程量.另外还有其它一些网格法柱状计算等其它方法,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2.边线放样测量的坐标计算一般情况下先在断面上一找一个大大概的距离计算坐标并放样,完成后测该点高程,之后再根据该高程按设计坡比计算正确的该高程对应的到中桩的距离,计算坐标,重新放样,再测高程,再计算,反复三到四次一般能控制放样点的误差在10cm以内.

土方怎么计算土方量的方法

计算土方留心以下几点:

1)土方的计算单位一般是立方米;

2)土的类别;

3)取土的范围、位置;

4)不同形状的土方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5)挖土的工具;

6)转运土方车辆规格;

7)系数换算;

8)人工还是机械挖、填及转运土方。

方量的计算方法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计算方法

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方格网法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

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

首先绘方格网,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其次,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而后进一步求得最优估值系数,进而得到最优的高程估值。

2.3挖(填)土方量区域面积的计算

如果,土方量计算的面积为不规则边界的多边形。那么在面积进行计算时,先对判断方格网中心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如果在,那么就要计算该格网的面积,否则可以将该格网面积略去。

土方怎么计算土方量模型

1.使用原始地形坐标数据文件,建立第一期DTM模型,并保存为“第一期.SJW”文件

2.使用开挖后地形坐标数据文件,建立第二期DTM模型,并保存为“第二期.SJW”文件

3.使用CASS的"工程应用"菜单下,“DTM法土方计算”-“两期间土方量计算”,输入两个SJW文件即可获得两期间的开挖方量。

土方如何计算方量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土方量计算公式

1、V坑=(a+2c+kh)*(b+2c+kh)*h+1/3k*k*h*h*h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2、例如: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 基坑上底长14m ,上底宽10m 开挖深度3m ,开挖坡率1:0.5 求基坑开挖土方量。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 S下=60V=1/3*3*(140+60+√140*60)=291.65m2

3、所有 土方开挖工程量 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 体: 底面面积×高÷3。台 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²(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³/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9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