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目前我国什么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什么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突出表现在:
一是我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积贫积弱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增加到7.2万元,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持续提升,服务业支撑效应日益突出,实现了从落后农业经济向工业主导,再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能源生产……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整体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效率快速提升,全国已形成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网络。
四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五是对外开放成效突出。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此外,从2006年起,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不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
目前我国什么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工业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地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什么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体系
建党100周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首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世界,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用3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从“一五”计划开始,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至1978年的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7%,位居世界第11位,为美国的6.4%,日本的14.8%。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86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2000年跨越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发展大潮,并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60万亿元、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2020年,尽管遭遇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约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至17%,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1953年—2020年我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8%。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2%。同时,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国家积贫积弱,人均GDP长期徘徊在极低水平。1952年人均GDP仅有119元。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展开,我国人均GDP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到1978年人均GDP上升至385
国民经济产业第一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分为20个门类,按三产业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1个门类):指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4个门类):包括⑴采矿业;⑵制造业;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⑷建筑业。 第三产业(15个门类)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⑵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⑶批发和零售业;⑷住宿和餐饮业;⑸金融业;⑹房地产业;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⑼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⑽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⑾教育;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⒁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⒂国际组织。
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什么显著提升
让社会主义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完成和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开启新纪元、开辟新时期到迈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是社会主义国家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
一方面,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经受住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疫情斗争等重大考验,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当前,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中国,以更加昂扬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就是沿着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条主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便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洗雪了帝国主义国家将中华民族视为劣等民族、斥为东亚病夫的耻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完全胜利,这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从沉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坚决挫败各种制造“台独”的图谋,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带领中国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旧中国战乱频发、民生凋敝,国人一盘散沙;新中国人民富足幸福、充满自信,共同为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之所以发生这种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到下中等收入再到上中等收入的跨越。
在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依法治国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在民生上,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在生态上,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还老百姓绿水青山。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变为现实。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党。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贡献,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推进中国改革发展,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从未中断,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重大判断,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理念和实践一脉相承。
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支持和帮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提出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冲突、国际维和等问题上,一直在国际舞台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正义;积极开展教育、医疗、科技等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底气,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