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软件产业(saas软件产品)
saas软件产品
SAAS是software-as -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平台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SaaS应用软件有免费,付费和增值三种模式,付费通常为全包费用。
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近年来,SaaS的兴起已经给传统套装软件厂商带来真实的压力。
SaaS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且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
不仅厂商们关注着SaaS的发展,一些有远见的CIO们也同样对SaaS模式充满了期待。把过去一些底层的事务性工作交给SaaS服务商来完成,让CIO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其它工作。SaaS为CIO的带来了新的工作内容的同时,也让CIO面临着三重观念转变。
首先,在战略层面上,CIO应该从以前被动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角色变为主动地战略思考,利用最适合的信息技术去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管理层面上,CIO要认识到SaaS的大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更多的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的IT服务,来提高自己的ROI:哪些工作适合外包,哪些软件适合采用SaaS,哪些需要自行购买和实施,这些问题将成为CIO更关注的问题。
最后,在决策层面上,企业的CIO应在尽可能贴近企业核心业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对科技市场的把握和决策信息的收集。采用专业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掌握与自己相关的科技市场的动向,结合自己对企业核心业务的理解,进行科学决策。这才是新一代企业CIO的价值所在。
saas软件产品原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专门为解决企业信息化而诞生的,从原型到最终成型一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法,到20世纪60年代的时段式MRP,到20世纪70年代的闭环MRP,到20世纪80年代的MPRII,最终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ERP,每个阶段都反应了企业不同发展的需求。
ERP系统在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企业不同的问题:
1)库存控制订货法,是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为避免缺货的发生儿而提出的一种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原则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
2)时段式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相对于订货法来说,不仅考虑了不同物料需求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将所有的物料需求和产品结构联系起来,还给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加上时间坐标,更加方便管理;
3)闭环MRP,将对物料需求的管理延伸到车间作业管理和采购需求管理,将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信息反馈回来以达到整体计划的协调和平衡;
4)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将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成为制造资源计划,相比于MRP增加了财务管理和模拟的能力,加强了财务和生产的联系;
5)ERP,相比于MRP所涉及的企业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在制造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一般企业的经营战略从以企业自身为中心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转变,基于时间、以客户为中心、面向整个产业链的ERP系统应运而生。
ERP产品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ERP产品主要包括了财务、资金、报表、总账、应收应付、库存、采购、销售、生产、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等管理模块,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根据1990年Gartner对ERP系统的定位,主要在软件功能范围、软件应用环境、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支持技术等几个方面做了总结:
1)软件功能范围更加广泛,相比于MRPII,还要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等拓展功能;
2)软件应用环境更加多样化:不仅支持离散型制造+流程式制造;还要支持国内经营与跨国经营的混合以及在生产、分销和服务等业务的混合;
3)软件功能要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包括整个企业内采用计划和控制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能力和图形能力等;
4)软件支持技术方面,要能够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要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关系数据库,第四代语言,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等为额。
ERP信息化系统已由最初的工业制造类企业逐步拓展到全行业企业客户。ERP的产品原型最开始是针对库存、物料等进行管理,所以天然适合在制造业企业中推广,随着ERP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逐步渗透进企业的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营销管理等,ERP的受众企业也在逐步拓宽。根据前沿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现阶段的ERP产品已经适应了几乎所有行业客户,下游客户中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制造业,其次包括了流通、建筑、电力、交通、石化等行业的客户。
云化后减轻企业IT包袱,更加专注业务。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将自身的业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沉淀下来,同时将沉淀下来的数字资产进行不断的梳理和探索从而能够指导公司业务的发展。云计算作为数字化浪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助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将自身的IT系统云化后,相比于之前的本地部署模式,不仅首次投入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在整体系统的可扩展性方面都将获得比较好的提升。由于企业的IT系统托管给云服务厂商后,相应的实施、维护、升级、安全等工作都交由服务商完成,企业用户节省了大量的IT成本和人员精力,这将使得企业用户更好的专注业务发展。
ERP系统价值量较大,云化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在企业的IT系统中,主要包括了ERP系统、OA协同系统、财务系统、人力系统、营销系统、客户管理CRM系统、MES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设备管理维护F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等等,其中ERP系统的覆盖泛微最广,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联系最为紧密,且价值量较大。具体来说:
1)ERP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所决定的,而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自上而下的协同,因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从前端营销到中端生产到后端运营等都需要,这点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从以自身为中心的组织形态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形态中就显现无疑;
2)ERP系统的价格一般较为昂贵,国内厂商面向客户提供的ERP价格都在千万级别,而国外巨头如SAP对于ERP系统的报价动辄上亿,且每年的运营维护费也占到了产品价值量的15%-20%,价格不菲。所以,从ERP系统对于企业业务的强耦合以及在众多企业IT系统中价值量较高这两个角度来说,企业的ERP系统上云后,都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ERP走向生态化,打通企业内外链接。ERP在前几十年的发展中,主要围绕着企业资源进行精细化规划,但是对于外部的链接相对关注较少。目前,ERP系统正在从单个产品走向生态融合,正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以ERP龙头厂商用友网络的云产品NC Cloud为例,NCC产品秉承链接、协同、共享的社会化商业理念,开放Open API,不仅仅和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链接协同,还引入了社会化商业伙伴为企业提供增量价值服务,比如和外部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助力企业内外数据挖掘、和外部的招聘网站合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部打通、和电子支付公司合作打通企业内外部资金流、和直播平台合作打通企业内外部宣传渠道等等。总体来说,ERP系统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不仅为企业带来外部增量价值,也进一步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ERP概念源自海外,由于海外的工业化进程比我国开始的早,所以海外尤其是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企业对于库存管理的需求以及后续的物料管理需求、生产计划管理需求等早于国内。在传统本地化部署阶段,我国ERP发展落后于为海外将近十余年,但是在ERP云化的趋势下,国内企业意识觉醒较早,ERP云化进程和国外巨头大幅缩短。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传统ERP国内外发展差距在10多年。ERP的鼻祖公司SAP成立于1972年,于1992年就发布了较为完整的ERP产品R3,相比之下,我国的ERP企业在2000年左右刚刚开始探索ERP产品(目前国内的ERP主要公司用友和金蝶都在2000年前后开始由财务软件探索向ERP产品的转型),所以我国的企业在ERP的进展上基本上落后于海外10多年。
ERP云化缩短了国内与国外巨头的差距。通过比较海外ERP巨头SAP的产品发展历史以及国内ERP龙头企业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的产品发展,可以看出,我国ERP产品的云化进程基本上和国外相当:
1)SAP于2013年推出了自身的云平台,并依赖此平台开发出了S/4HANA产品,于2017年通过收购HybrisAriba、SucessFactor、Concur等公司而分别形成了营销、采购、人力等SaaS云产品,所以2013-2017年是其云化开始到加速的阶段;
2)反观国内,ERP的两大厂商用友和金蝶,分别于2010年左右开始了云化探索,其中用友2017年发布了U8 Cloud、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云平台等产品预示着云转型的加速,而金蝶2011年开始云转型,发布了K3 V12.3产品并在后续几年不断推出更新版本,于2017年正式将金蝶ERP升级为金蝶云,云业务开始加速。所以从国内外主流厂商的ERP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厂商正借由云化进程逐步缩短与海外巨头的差距。
国产化浪潮不断推进,国产ERP厂商时代发展机遇来临。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的ERP厂商主要占据了中低端ERP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我国ERP的总体市场中,用友、浪潮和金蝶合计占据了约80%的市场,但是在高端ERP市场中,SAP和Oracle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中低端市场产品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且价值量较低,而中高端市场的客户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单个的价值量较大,未来国内ERP厂商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是必然。随着国产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大型国企和央企的ERP系统有望迎来更换需求,同时有部分高端ERP市场的海外巨头将逐步撤出中国市场,这为国内的ERP厂商带来了难得的时代发展机遇,进入高端市场不仅意味着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而且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事也意味着走向国际化的可能性。
建议关注国内ERP龙头厂商。在国内的ERP厂商中,用友和金蝶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两者的收入分别达到85.1亿元、34.1亿元,从收入体量来看相较其他厂商而言较大。同时,为了适应国内企业的数字化浪潮,两家公司均加快了云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力度,用友和金蝶2019年的云收入分别为19.7亿元、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为131.6%、54.1%,均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中。我们认为在国产化浪潮的背景下,高端ERP的市场将逐步向国内企业打开,同时企业数字化浪潮趋势下,国内企业上云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上述两个产业趋势下,这两家公司将深度受益,建议关注。
saas软件产品即征即退
1.蘑菇租房:让我们住得更好。2014年蘑菇租房从品牌公寓起家,2015年转型为以SaaS工具服务职业房东的B2C分散式公寓租房平台。租房流程大致是:房源筛选 - 联系房东 - 确认房源 - 线上预约 - 线下看房 - 线上支付 - 租房成功
亮点:从房源筛选到入住后续服务都可以一个APP搞定。主打真房源,房租月付,免佣金,房屋装修较好,房源真实度高。通勤找房功能比较新颖,很多APP没有这个功能。地图找房功能强大,可以输入地点和找房半径,使用方便。有收藏房子的功能。Logo是一个蘑菇,是所有同类APP里最温馨的,小时候看动画片,小动物们住的房子就是蘑菇的形状,加上蘑菇的英文mushroom里也有个room,正好和租房的业务一致,不管从外形还是内涵都和业务完美契合,名字棒棒哒!
槽点:房租贵了点儿,希望有朝一日涨工资了能入住蘑菇,成为它真正的付费用户;输入具体某小区,房源比较少哦,估计和主打品牌公寓租房有关。地图找房功能强大,可以输入地点和找房半径,有很多房源,但是点对点找房资源不多;社交功能不强,参考竞品V领地,多设一些租客可以相互交流的功能,比如线上线下各种活动,二手交易板块等等。没有线上聊天的功能,要了解只能电话房东。
2. 自如:链家旗下的公寓租房APP。
亮点:界面清新,服务齐全,有合租/整租、自如寓租房板块,也有民宿/客栈的短租板块,满足租客各种需求。还有一些租房的周边功能,比如搬家,保洁,维修,生活用品有自如优品出售。
槽点:房租略贵,有统计说比市场价高500元左右,可能是因为还有装修这个环节和保洁,管家等附加服务;甲醛超标,现在已经在着手整改了;室友流动性大,无法自主选择室友。
3.巴乐兔:快乐租房。
亮点:兔兔的租房功能很齐全,公寓,整租,合租,找室友的功能都有,生活缴费,续租转租退房维修等周边功能也都有。公司附近板块类似蘑菇租房的通勤找房,输入交通工具和预计通勤时间就可以找房了,而且房源数量可观。总体来说房源还是公寓比较多,照片也很全,而且每个房子下面有居住评价,这一点很多APP都没有。最新版本增加了线上退租金和押金的功能,再也不怕房东恶意扣钱啦。他们家logo是一只小丑兔,也挺萌的。
槽点:找室友的理念和zuber差不多,但是房源还不是很多。公司附近板块的房源没有筛选和排序功能,比较乱,蘑菇是有的。合租里面没有整体户型的说明,用户不知道是几室几厅的房子。只有周边和交通的介绍。
4.嗨住:有找房子和找室友的功能,房源真实度还行,但是数量不是很多。
5.蛋壳:口碑不是很好,挂出低价房源吸引客户致电然后推销高价房源。打电话过去基本套路就是说已经租掉了,然后推高价房源。
6.青客:号称上海最大的连锁公寓,但是房源位置都比较偏僻,售后很差,网上差评很多。
7.V领地青年社区:租房-社区化公寓租房APP,最大的青年社区连锁品牌
亮点:几乎和租房有关的都有相应的功能(从找房-入住-搬走以及居住期间的保修,投诉,社区活动都有)。还有搬家,咨询,购物等周边功能,服务很齐全。活动,求助,交易,V圈,投诉,维修的功能齐全,都可以在线上进行。特别是活动这一块,领地社区活动比较多,租客可以自行选择,而且活动、求助、交易板块带动了租客之间的社交,可能是社区化管理,房间比较集中有利于搞这些。线上的房源有各种装修风格供选择;有房型对比的功能,便于选择困难症的人对比性价比。
槽点:房租略贵,不过可能公寓都这个价位吧;不能搜索某个小区/某条路找房,只能选择行政区,房源数量比普通租房类APP少,大概跟社区化经营有关;社区不显示空房间数量;没有收藏房子和线上聊天的功能。去共和新路的V领地社区看过房子,线下服务不太行,员工冷漠,而且晚上去看房让我是打着手电筒看,房间里没有电,整体体验很差。一个八平多的单间3900,真心贵,而且他们家的房源都是3500以上的。
8.湾流社区:租房-社区化公寓租房APP
亮点:社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很多都在市区。每个社区的不同风格公寓都显示空房间数量。
槽点:活动和社交功能不如V领地;不能搜索某个小区/某条路找房,只能选社区;公寓类租房价钱可能都比较高;没有收藏和线上聊天的功能。不能绑定微信QQ登陆
9.You+国际青年社区:租房-社区化公寓租房APP
亮点:界面清新;租客可以发布状态和照片,相互可以关注注并聊天。
槽点:房源少,社区少,上海就3个社区。功能比较单一,没有搬家,居家、维修、投诉等功能。社区的房型介绍和活动照片太少,空房间数量未显示。没有收藏和线上聊天的功能。
saas软件产品增值税率是多少
SaaS,真是让人看不懂。
一会儿“中国SaaS春天论”甚嚣尘上:美国SaaS发展的多红火,看Salesforce市值500亿美金,Workday 150亿美金,Netsuite又卖到了93亿美金……中国SaaS的春天也不远了;一会儿又纷纷持悲观态度:在中国搞SaaS就不行,你看那谁谁都在裁人了。有人在指责,那谁谁是假SaaS,他们是私有云。有人在反驳,私有云也是云,凭什么不能叫SaaS。有人说,SaaS的技术已经落伍了,现在是Docker技术的天下。有人说,Docker和SaaS并不冲突。
正是因为SaaS很火,才会带来诸多关注者和评论者,然而在这其中,真正论及SaaS本质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在SaaS行业做了4年,我们愿意分享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到底什么是SaaS呢?
大家都知道SaaS表示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但是却鲜少有人从这一最基本的定义着手解释,反而要套上很多很多的概念,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软件即服务的意思就是说,原来是卖软件的,现在改卖服务了。
这里最大的区别在于,卖软件是将软件作为一个实体卖给客户了,所有权归客户,而卖服务,这个软件的所有权还在你手里。怎么理解呢?我们平常会用到理发、餐饮、租房中介,这些都是服务概念,我们为这些服务按次或实际效果付费,而不是买下理发店或者是买下饭店。同理,从卖软件变成卖服务,计费方式就要发生变化,变成按次、按使用来计费。
不要小看这个变化,对于传统软件公司来说,这是一次大革命。
原来卖软件给客户,一次性(或者分几次)收到钱了,后面是不是有维护费收入那是以后的事,至少第一笔钱是落袋为安了。而如果改为卖服务,这笔钱就不能收了!现行的SaaS模式通常是按照使用来收费,或称租用费。这两者的区别非常大,因为需要先主动放弃自己本来可以唾手可得的收入,这属于典型的挥刀自宫,绝大多数传统软件公司,并不愿意这么做。
有人提出,我可以预收1年的钱啊。这里就涉及到SaaS的财务知识了,预收在财务上并不能确认为『收入』,只能作为预收账款,也就是说,现金到你账上了,但还不能算你赚了钱,这和我们去理发店预冲了1000元的卡是一个道理,每次理发实际花了多少,理发店才可以确认多少为『收入』。有意思的是,从税务上来说,服务费开具的是6个点的增值税票,而卖软件开出的是17个点的增值税票。如果有SaaS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列出了大量的软件退税,那么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SaaS企业,这是需要区分的。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SaaS还会流行呢?深层次的原因是,卖软件太坑,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市场受到严重的阻碍。比如,Gartner的调查研究曾表明:在所有CRM项目中大约55%没有达到软件用户的预期目的,通俗的说是实施失败,ERP就更不用说了。大型客户动辄支付几百万上千万的费用,买回来的东西却没法用。那么软件公司有获利吗?其实也没有多少,因为实施不成功,客户不肯支付尾款,更加不可能支付维护费,甚至为此打官司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形下,软件供应商和客户双输!这时候,有个英雄站出来说,我可以确保『客户成功』,客户用的好就一直用,我就多收钱,用的不好就不用,我就少收钱。这一下就炸开了锅,对传统软件带来了致命的一击。同时我们也就很能理解为什么国外的SaaS公司都有『客户成功部』了,那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如果客户不成功,他们就得破产。
因此,确保让客户一直使用你的产品,就可以赚的更多。实际上,在SaaS业务模式中有一个关键指标流失率churn,假设一个SaaS公司月流失率是2%,那么意味着平均一个客户的生命周期是50个月,而用户在这50个月中持续付的钱是远远超过卖软件产生的收益的。国外的SaaS企业之所以估值那么高,就是因为预期的收入所得要远远超过传统软件公司。所以,想做SaaS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确保自己的产品过硬,流失率够低。
有人说,我可以预收3年的钱,或者5年的钱啊,这样一来售价和一次性卖产品的价格差不多(从账面上看也没有流失率),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模式也算SaaS。不过,既然一次性收了这么多钱(如果不给退的话),实际上软件公司的收益已经保障了,还有动力再提供『客户成功』吗?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挂羊头卖狗肉。另外,一次性收3年或者5年的钱,必然会提供很高的折扣给客户,那么LTV(Lifetime Value)实际上变低了。
把卖软件变为卖服务,软件厂商革自己的命,放弃一次性收入,按照客户是否使用来收费,实际上就是按照客户是否成功来收费。这才是SaaS的本质。和是不是公有云实际上并没有关系。那为什么说SaaS绝大多数都是公有云呢,除了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公有云的优势以外,还有一点,想把软件产品真正做到客户喜欢,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产品维护,成本太高了。做私有云项目一不小心就会把版本做乱,想升级都升不了,想改都改不了的情况,想必很多CIO都经历过
你做的产品客户真的满意吗,如果不是,请不要尝试SaaS。当然,挂着SaaS的名义忽悠忽悠投资者,忽悠忽悠不懂行的客户的,不在此文讨论范围之内
国内比较好的saas平台
1.SaaS软件商业模式
2.B2C商业模式
3.平台商业模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