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和军事家区别(军事战略学家)
军事战略学家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是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
克劳塞维茨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他的不朽兵学巨著《战争论》,是所有军人必读的兵学圣经,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作西方兵圣。
军事战略学家有哪些
钱学森、钱骥、钱三强
一、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二、钱骥
钱骥(1917.12.27—1983.08.18),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钱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遥测、电源、环境模拟等卫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
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三钱说法
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初步方案完成后,归纳成图表,在分别向科学院领导和国防科委领导做了详细汇报后,由钱骥等直接向周总理汇报。当周总理知道是钱骥给他汇报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是姓钱啊?
我们搞尖端的,原子弹、导弹、卫星,都离不开“钱”啊。后来钱骥说,周总理的平易近人,一下打消了他紧张情绪,会议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1999年表彰的“两弹一星”元勋共23人,其中三位姓氏为“钱”的有钱三强、钱学森、钱骥。钱三强负责原子弹、氢弹;钱学森负责火箭、导弹;钱骥负责卫星。
空间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钱骥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人造卫星发展规划、科学试验卫星、应用卫星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
两弹一星“三钱”的提法包括钱学森、钱三强和钱骥,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发期间。
军事家与战略家哪个级别高
1.
分类不同 战略家是指制定战略方针获得战争胜利的人,需要有能着眼整个战局,长远的战略目光,要懂得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资源。 军事家,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
2.
要求不同 战略家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 想成为军事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长期研究战略、战术,熟悉兵法,积累大量军事知识,并在战场上得到应用,指导军队获胜,同时还要对战争后果负责。
3.
特点不同 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
战略家与军事家是什么区别
兵家四圣是对中国古代兵家的四位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历代史学家对兵家四圣各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兵家四圣的说法也不同。
第一种说法: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最为普遍说法)
第二种说法: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史书中记载说法)
第三种说法: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第四种说法: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第五种说法: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第六种说法: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第七种说法: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第八种说法: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1]
第九种说法: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军事战略学家排名
第一位,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作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在地质领域的贡献,对于新中国可谓是意义非凡。
从研制“两弹一星”所需的铀矿,到发现石油,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等,李四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
2009年,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第二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多个称号。
特别是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钱学森的贡献无人能比,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让中国“两弹”从无到有,从试验到实战阶段,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而他在航天领域内的突出贡献,则为日后的中国航天快速发展,迈进世界先进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钱学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又获得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第三位,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长期隐身埋名,默默工作多年,为新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中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四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被誉为“两弹之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贡献极其巨大。
1999年,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第五位,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今天津宁河区),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原子核理论领域内的空白,而且在氢弹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敏负责研发的氢弹项目,创造性地使用了“于敏结构”,为氢弹后续的小型化、实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国在氢弹领域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而著名的“于敏结构”,不论是先行国家还是后来者,都无法在技术领域对其形成压制或者突破,可谓独步天下。
2019年,于敏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第六位,是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孙家栋1929年出生于辽宁瓦房店,被誉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中国卫星之父”。
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负责人,后来又担任中国第一颗遥感测控卫星、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同时,他又是中国通信、气象、地球资源探测、导航等为主的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还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可谓实至名归的“中国卫星之父”。
1999年,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又荣获“共和国勋章”。
第七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县,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发明出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著名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不仅使中国人民填饱了肚子,也将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2004年,袁隆平荣获“世界粮食奖”,2019年又荣获“共和国勋章”。
第八位,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从中医药典籍和中草药入手,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研发出了“青蒿素”,一种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世界多国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2019年又荣获“共和国勋章”。
第九位,是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呼吸道传染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拥有着极高的造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不论是在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中,还是爆发于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都冲在第一线,为抗击并有效控制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0年,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并在《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中名列第一。
第十位,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南仁东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在担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期间,南仁东负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学技术工作,带领团队接连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确保FAST项目落成投入使用,使得我国在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19年,南仁东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并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军事战略学教程
战略就是方向。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并且向着这个方向而努力奋斗。
并且只能有一个方向,而不能有多个方向。
毛主席在一九三六年春的长征途中提出过一个重要原则: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战斗上的不规则无定向。
红军要渡过长江,北上抗日是“有规则有定向”,而四渡赤水则是“不规则无定向”。
我们再用脍炙人口的诸葛亮的《隆中对》来分析一下战略的对错得失对一个集团发展成败的重要性。
《隆中对》的目的是要复兴汉室,所以诸葛亮的方向是先夺取一块根据地,具体步骤是要刘备先取荆州为家,然后取西川为基业,与孙权联合,而后荆州出一路人马,益州出一路人马,形成钳形攻势,攻取洛阳,一统天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那真的是热血沸腾啊,并且立刻付诸实践。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先失荆州,当刘备、诸葛亮死了以后,蜀汉就被曹魏消灭了。
那么由此可以盖棺定论,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是失败的。
那为什么会失败?如果说有错误错在那里?
其实就是司马徽说的那一句话:孔明得其主,而未得其时。
时,就是形势时间和空间。
刘备是三国之中起步最晚的一家,刘备起步的时候,曹操已经扫平了中原群雄;孙权也掌控了江东六郡,在时间上,这个战略起步太晚;在空间上,留给刘备攻打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允许诸葛亮在实践《隆中对》的过程中逐步的修正战略。
而这个《隆中对》又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坐镇成都,诸葛亮又长期的在经营汉中这个北伐的前进基地,千里之遥,三分兵力,相互之间首尾难顾,尤其是成都和荆州之间,由于山川的险要而不能相互救援,所以,荆州的失守是必然的,就算是诸葛亮镇守荆州,也难以长久的保守。
失去了荆州,就等于砍掉了蜀汉的一条臂膀,钳形攻势被掰折了一边,北伐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那最后灭亡,也就无可避免。
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在制定战略上面都发生了严重的失误,导致了致命的伤害,那怎么样才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并且最后能夺取胜利的战略呢?
毛主席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做了详尽的论述:
战略问题,如所谓照顾敌我之间的关系,照顾各个战役之间或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照顾有关全局的(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照顾全盘情况中的特点,照顾前后方之间的关系,照顾消耗和补充,作战和休息,集中和分散,攻击和防御,前进和后退,荫蔽和暴露,主攻方面和助攻方面,突击方面和钳制方面,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持久战和速决战,阵地战和运动战,本军和友军,这些兵种和那些兵种,上级和下级,干部和兵员,老兵和新兵,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红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老区和新区,中心区和边缘区,热天和冷天,胜仗和败仗,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消灭敌人和争取群众,扩大红军和巩固红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过去的任务和现在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和将来的任务,那种情况下的任务和这种情况下的任务,固定战线和非固定战线,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这一历史阶段和那一历史阶段,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若用心去想一想,也就都可以了解,都可以捉住,都可以精通。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如果照这个标准来审视《隆中对》的失误,那诸葛亮的失误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关羽在荆州没有处理好“本军和友军”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导致吕蒙这个夺取荆州的主战派在孙权内部占据了上风,并且付诸了行动;
刘备没有处理好“胜仗和败仗”的关系——在丢了荆州之后,一意孤行的要攻打孙权,不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最后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诸葛亮没有处理好“老区和新区”的关系——“老区”是荆州,“新区”是益州,在上庸放一个刘封,在关羽危机的时候,刘封按兵不动,导致关羽被擒杀;
“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关系——将李严边缘化,导致以李严为首的东州派和诸葛亮以的荆襄派离心离德,被益州土著拉了过去,荆襄派被彻底的孤立;
“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的关系——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在五虎将过后,诸葛亮连一个魏延都不能用,导致蜀汉后继无人。
读书有限,学识不高,还有没有说到的地方,尽请补充,相互学习。
军事战略学家有哪些人
她不是学家
首先,她衣着品味不错,气质端庄,优雅。
她文才不错,口才也优秀,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没有慌乱,悲哀,显得冷静而沉着,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无论是发言,还是文字,没有太多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个人深层次的见解,很多表达中规中矩,有些是正确的“废话”。这一点,跟她父亲任正非老爷子没法比,老爷子说话,言之有物,风格鲜明,见解独到,有洞察力,和完整的人生哲学体系。
有些能力是岁月和做事磨炼出来的,任正非,宗庆后,他们的“公主”,虽然足够优秀,但比起她们的父辈来,确实差了很多火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