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住持区别(方丈,住持)
方丈,住持
简单来说,方丈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住持,住持进行“升座”仪式之后才能成为方丈。
具体而言,现代的住持和方丈还有如下区别:
(1)方丈一般是接受传法的和尚 ,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住持则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丛林必须制度健全,人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则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响力,如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佛教协会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住持则不需要;
(4)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
拓展资料:
住持
最开始,住持是动词,意思是“安住之、维持之”。《圆觉经》中就有:“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光明庄严的境界里,住持佛法。后来住持被引申为名词,即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将寺院的寺主称为“住持”,是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创立丛林清规时所制定。
最初禅宗大德们很多都是苦行僧,在山林中、岩石下穴居;有的则寄居在律宗寺院之下,虽然另设别院,但在其中说法住持,都不能合法。所以,百丈怀海禅师别立禅居之制,创立清规,禅宗才开始有自己的寺庙。《百丈清规》设立“住持”一职,将寺院寺主成为住持的说法,便固定下来。
住持有三种职务,即说法、安众、修造等。其他职务则另立八大班首等来执行,以保证寺院秩序的井井有条,四众得以安心修行。
方丈住持佛门的等级
山开放分类: 地理、科学、文学、历史“山”,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自上而下分为山顶 山坡和山麓三部分。
按高度可分为高山 中山和低山,一般认为“高山”指山岳主峰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中山”指其主峰相对高度在350米至1000米,“低山”指主峰相对高度在150米至350米,如主峰相对高度低于150米,就难于形成山岳景观,只能称为丘陵岗地了;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山 侵蚀山和堆积山。
“山系”,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相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山脉”,指沿一定方向的若干相邻山岭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总称。由于外观很像血脉,因而得名为“山脉”。
“山结”,指多条山脉的交汇地,如我国的帕米尔地区的“山结”,就是由昆仑山 天山 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而成。从太空上往下看,一条山脉就像一条“飘带”,由这样的“飘带”结成的“扣”,就叫山结。“山原”,构造复杂,海拔高度较大的辽阔高地,常为心脉、心系、高原和盆地交错的综合体,例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的山原。
“山嘴”,山区曲折的V形谷地向河流凸出并同山岭相连的坡带称为“山嘴”。山嘴分为“交错山嘴”、“曲流山嘴”和“削平山嘴”。“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也有断层,褶皱或铲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山口”,又称垭口,指高大山岭或山脊的鞍状坳口,常由侵蚀造成。
“山谷”,指山地中较大的条形低凹部分,主要由构造作用、流水或冰川侵蚀的结,经常被用做通过高山的道路,按结构可分为:断层谷、向斜谷、背斜谷等
方丈,住持,监院的区别
少林寺职位如下:
主持(需要经过推选)
方丈
大师
首座
执事(从这里开始需要处理寺中事物)
罗汉
比丘
小僧
沙弥
任务分工:
西序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参头。祖侍。烧香。记录。圣僧侍者。
执事:殿主。寮元。钟头。鼓头。印房。夜巡。清众。香灯。司水。耆宿。闲住。护病。打扫。行者。净头。
东序班首:都监寺。监院。维那。副寺。库头。知众。知客。照客。悦众。典座。值岁。知浴。监收。衣钵。汤药。侍者。庄主。
执事:化主。寮元。寮主。副寮。延寿堂主(即近代的涅盘堂主)。净头。米头。饭头。茶头。园头。磨头。水头。炭头。菜头。柴头。
方丈住持法师有什么区别
不是同一人,是两个职务。住持管理一个寺庙,方丈管理多个寺庙。
住持是职衔,是寺院的领袖,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住持和尚。主持是职务,是由住持任命,负责某项具体工作的运作,比如主持寺务、主持馆务、主持法会等。
方丈原为道教固有的称谓,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这一俗称。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佛寺住持的居处称为方丈,亦曰堂头、正堂。这是方丈一词的狭义。广义的方丈除指住持居处外,还包括其附属设施如寝室、茶堂、衣钵寮等。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一般来说,方丈必须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其实方丈、住持的区别可以简单回答如下:
(1)方丈一般是接受传法的和尚,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住持则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丛林必须制度健全,人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则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响力,如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佛教协会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住持则不需要。
方丈住持监院
少林寺的监院就是掌管一切事物的和尚。我们都知道每个群体都要有一个人去掌管一切的大小事物,少林寺虽然是和尚但是也是一个群体,除了主持和方丈之外,就必须要有一个管事的,而这管事的基本上都是住在监院里。不知我说的是否正确请各位老铁给予评论。
方丈,住持,监寺
内容如下所示:
监院:
是总领众僧的职称,为一寺之监督。即负责协助方丈或监管理寺院之事务,有权指挥,一切行政事宜。古称监寺、院主、主首、寺主,后为特尊住持而改称此名,俗名当家。大寺可设几名监院。当家:为监院之俗称。
(监院)
1.即监寺。2.书院的主持者。
方丈住持的法号叫啥
隆印法师荣膺归元寺第49任住持。
24岁出家做了烧火小和尚
隆印法师不仅种过菜,种过花,还曾在归元寺的斋堂里为全寺的僧人烧火做饭。
1981年,24岁的隆印从老家江陵出发,来到武汉归元寺出家,成为昌明方丈的第二个弟子。
“他刚来时,在斋堂干活,烧火,摘菜,劈柴,拖渣子,什么都做。”74岁的悟定居士说,隆印很能吃苦,人也非常实在,经常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干活。
烧火的工作,隆印一做就是7个月。对于这段经历,他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刚开始嘛,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寺里每个月只有400公斤煤,远远不够用,于是大家就捡树枝、木头,弄回来劈着烧。”
忠厚、踏实的隆印,很讨大家喜欢,也很快得到昌明方丈的赏识,7个月后,他开始到客堂接待香客,但仅干了两个月,又被昌明方丈调到身边当助手。
1984年7月,27岁的隆印法师开始担任归元寺监院,相当于“常务住持”,开始协助昌明方丈更多地参与寺院庙宇的维修和建设工作。为此,他还专门学习了古典建筑和园林建筑知识。归元寺所有的佛堂庙宇,从规划到选材,从建筑到监督施工,几乎都有他亲力亲为的身影。
方丈住持区别
方丈的官要比主持大。
简单的说,方丈就好比一个公司的董事长,而主持就是总经理。方丈有最终决策权,主持只是执行方丈的意图和思路。主持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