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穴位是什么(经络是什么)

2023-04-26 15:50:08自我学习1

经络是什么

经络是经脉和脉络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上说经络是人体内的交通枢纽,靠对经络的打击或刺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且没有副作用。人体针灸和推拿按摩都上以经络为前提的,因此经络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大腿正面中间的经络是什么

腿部有六条最主要的经络,分别是腿外侧的胆经,腿中间的胃经,靠近内侧的脾经,内侧的肝经,对于打通经络针灸按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某些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刺激后,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帮助疏通经络。对于腿部经络可以针灸内关穴,足三里穴和合谷穴,有效疏通腿部经络。

经络是什么 ?请简单概括一下 !

人体十二经络运行的时间可以概括为: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其中的子丑寅卯等代表的是时辰,比如子时是夜间的11点到1点、丑时是凌晨的1点到3点、寅时是凌晨3-5点、卯时5点到7点,其余的时辰依次类推。

后边的胆肝肺大肠等代表的是脏腑。也就是说,各个脏腑在与其相对应的时间段的经气是为最旺盛的。

人体经络是什么

据1995年国标人体穴位分类统计: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

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

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穴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穴

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穴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

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

任脉24穴

督脉28穴

十四经脉361穴。

奇穴114穴

综上,人体共有475个穴位。

经络是什么意思

筋,大多看不见,它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

人之初,婴儿之体分外柔软是因为他们的筋腱十分柔软,筋软则经络畅通、 气血充盈,显示着生命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之筋开始收缩,四肢也随着逐渐僵化。轻度的筋缩步法开不大,双脚不能提升至九十度以上的搁腿位置;过度的 筋缩可引致腰痛、背痛、腿痛及脚跟的筋常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或麻痹。

拉筋活动的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生命回归的锻炼”,所谓“生命回归”即是返璞归真回到婴儿时期。虽然古医的这种形容有些夸张,但“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则是众多长寿者的健康之谈。

人体两大经络是什么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邓氏的现代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邓宇等的现代阴阳概念与定义)。

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二、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三、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津是指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着滋润的作用。液是指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流注于骨节、腑脏、脑髓等组织,起着濡养作用。

气血津液都是机体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气血津液又依赖于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气血津液代射不正常或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四、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相互关系密切的学说。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六、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经络是什么的总称

概述 三阳经是手、足三阳经的总称叫三阳经,三阳经包括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共六条经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0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