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早搏区别(房颤与早搏区别图片)
房颤与早搏区别图片
早搏程度较低的话可以应用稳定心律药物,进行观察。如果早搏程度较高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根据病人早搏程度酌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房颤和早搏有什么区别吗
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最新版本的心脏健康研究App,配套后手动检测,若有心脏早搏异常,测量结果中会提示。
房颤和早搏有啥区别
不会,房性早搏是,在正常的心脏搏动中间出现的由心房发出的电冲动而形成的早搏。出现房性早搏,首先应确定房性早搏的原因。若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病原因导致的房性早搏,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需要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治疗
房颤和早搏有什么区别
在临床上,房颤比早搏更为严重,尤其是房颤。偶尔的早搏通常是由功能性原因引起的,如喝浓茶、咖啡和熬夜疲劳。这种偶尔的早搏往往不需要特殊治疗。经过良好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改善,这种早搏可以逐渐消失,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这就是针对此题回答
房颤和早搏是一个意思吗
1611年,47岁的莎士比亚写道:“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这段话被医学史认定是对房颤最早的描述。
心跳得像打鼓、心动的感觉一阵接一阵、心跳过速、心头小鹿乱撞,让人心动的可能并不是爱情,而是因为一种疾病——房颤。
什么是房颤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正常情况下心房和心室规律而顺序地跳动,频率在60-100次/分之间。
在房颤的时候,心房丧失了它规律的收缩能力,失控地在颤抖,心跳极不规律,导致泵血功能下降或丧失。
我国有近1000万的房颤患者,很多房颤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房颤是一个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
房颤的症状
诱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心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龄、大量饮酒等。
房颤的危害
1、增加脑卒中风险。脑卒中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房颤发生后,血液容易滞留在左心耳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管进入脑部,就会阻塞脑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脑卒中。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较正常人增加5倍,且随着年龄增长,风险还在持续攀升,血栓堵塞大的脑血管引起脑卒中通常是致命的,或者导致暂时或永久的残疾。
2、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衰竭。房颤患者心力衰竭的机率是常人的3.4倍,发生房颤时心房随机地快速收缩,在心脏收缩时影响心室完全充盈,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导致心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此外房颤还会使原有的心脏疾病加重。
如何预防房颤
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房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房颤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房颤易患人群的发病率。
1、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患房颤的风险。烟酒在多方面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戒烟、减少绝对饮酒量、减少喝酒频率对预防房颤很重要。
2、保持愉快的心态,人如果精神紧张时,体内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导致心跳加快房颤就容易出现。
巨大的压力、时常的焦虑、过度的愤怒,都会使房颤发作风险升高3倍以上。保持良好心态是房颤预防的最简单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3、筛查并有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类型,全球患患者数近10亿。房颤患者同时有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十分常见,筛查并有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是提高房颤的疗效及降低新发房颤风险的重要手段。
4、坚持锻炼,充分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坚持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肥胖会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增加房颤风险,积极地进行体重管理对房颤患者有益。
5、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糖尿病是引发房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降低房颤发病率,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6、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常规体检中的心电图就是诊断房颤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此外,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也有助于房颤的正确诊断。
如何治疗房颤
可采取药物治疗、微创导管消融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一旦确诊为房颤,医生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湖南医聊特邀问答作者:长沙市第一医院 郭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