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鱼和鲶鱼区别(鲶鱼和回头鱼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鲶鱼和回头鱼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鲶鱼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 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鲶鱼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鲶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鲶鱼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鲶鱼有三大,即嘴大、头大、肚子大。其色别有两种: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黄色,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鲶鱼钓法 1、钓饵 大青蚯蚓、小泥鳅、小鱼、小虾牛羊肉; 蝼蛄、蚂蚱、克陶虫、树虫、草虫和螳螂; 小癞哈蟆与飞蛾,这些钓饵都须活与煮熟的米粒。 2、钓具 短竿要结实,竿尖必须硬。 粗线大鱼钩,钓鲶方适用。 3、钓点 一般情况,选择钓点; 池塘岸边,洞穴附近, 江河之中,陡岩下面。 还要根据,季节变换, 春日将暖,向阳浅滩; 夏季炎热,选择河湾; 秋后天闵,深水下竿; 雷阵雨过,后两三天; 阴天多云,细雨绵绵, 三四级风,最好钓鲶。 鲶鱼活动,规律可循。 “七上八下”,规律可循, 小河小溪,流水不断。 水草丛生,流速缓慢。 此处藏身,捕食方便。 过水池塘,涵洞下面。 流水钩渠,坑塘石间; 草苇根部,鲶鱼产卵。 溪河埂岸,乱石缝间。 放水闸坝,下回水湾, 水浑食多,鲶鱼成群。 下列情况,不宜钓鲶; 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丝风皆无,平静水面。 河底细沙,或多鹅卵。 浸有源头,静水域间。 流速湍急,直流区段, 下竿无望,另寻钓点。 4、适用钓法 (1)插竿钓法 池塘水库洞穴旁,江河陡岸深水下, 不用钓竿用斑竹,一米二三足够啦。 渔线长度约严谨,鱼钩选用大歪把。 钓饵活的小泥鳅,也可使用癞哈蟆。 钩从背部穿过去,钩尖裸露不可怕。 不用坠石不用漂,日落之前岸边插(斜插)。 须让钓食帖水面,不停打水紧挣扎。 鲶鱼夜间来觅食,见此不会放过它。 先用尾巴抽一下,回头一口但吞下。 由于斑竹有弹性,脱钩难度非常大。 一次可插几十根,最佳季节是盛夏。 (2)选窝钓法 酒泡小米先打窝,招引小鱼进窝点。 鲶鱼发现小鱼群,纷纷窜出来“会餐”。 大漂重坠大鱼钩,0.5(mm)的粗渔线。 装钩使用小泥鳅,或者青色大蚯蚓。 发现窝内水泡起,密密麻麻往上泛。 这是鲶鱼进了窝,及进下竿莫迟延。 但见浮漂沉下去,十拿九稳钓上鲶。 鲶鱼咬钩比较死,脱钩很少能出现。 (3)沉底钓法 岸边陡峭深水域,水下多石多穴洞。 八米硬竿粗渔线,大号鱼钩铅坠重。 大青蚯蚓做钓食,摇头摆尾腥味浓。 应使饵钩落水底,或者上下稍移动。 饵食晃动目标显,引诱鲶鱼出洞中。 手感沉重竿尖动,鲶鱼咬钩把竿扬。 (4)甩线夜钓法 四五十米粗渔线,铅坠在前钩在后。 大钩拴上四五只,间隔半米远左右。 渔线另端拴木棍,插在岸边线放开。 钓饵使用大蚯蚓,不用鱼竿不用漂。 钓点选在进水口,鲶鱼觅食必经道。 回水湾处更为好,数条长线水中抛。 傍晚时节把钩下,次日清晨把鱼收。 (5)鼯鼠钓法 六米独节粗钓竿,3×9股锦纶线. 线比鱼竿长三米,竿身下面绑铁环。 线从铁环穿进去,一端固定竿上边。 另端拴两大歪钩,浮漂铅坠全都免。 江河陡峭深水域,旋窝出口选钓点。 装钩使用小鼯鼠,颈后、臀部把钩穿。 钩尖倒刺全裸露,两钩方向应用相反。 钓者蹲坐河岸上,两手同时握鱼竿。 鼯鼠离水半厘米,让其四爪乱蹬弹。 鲶鱼看见美食物,跃出水面到近前。 先用触须来试探,接着用尾把饵扇。 尔后回头便一口,吞钩拽线便逃窜。 钓者眼明手又快,用力提竿莫迟延。 (6)癞蛤蟆钓法 4-5米粗钓竿,大钩粗线重铅坠, 褐色青蛙做钓饵,钩尖穿透脊梁背。 钓点选在水草旁,或者水下有树桩。 钓者先在隐蔽好,手持钓竿把鱼诓: 饵钩水面紧摇摆,好似青蛙在跳动。 饵钩不要离水面,又不可以沉水中。 鲶鱼发现青蛙“蹦”,跃出水面游近前。 先用触须做试探,尔后再用尾巴扇。 当它发觉无异常,上来一口把钩咽。 拉着渔线便逃走,钓者及时来提竿。 (7)溪流钓法 短竿硬梢,大钩粗线。 上游涨水,或者雨天。 溪流浅滩,选做钓点。 树虫装钩,漂坠全免。 一、鲶鱼吃钩时看样子又凶又痴,实际上鲶鱼是敏感性强且刁钻的一种鱼类,它的一切动作都很灵活,如果一个沟塘里用鱼网捞过,最少要过3~5天才敢吃钩。如果发现有网捕捞过沟塘,就不要在里面下钩了。 二、鲶鱼咬钩时很灵活,一定要掌握时机,即是要等鲶鱼咬住钩回头跑时及时甩钩,甩钩时要掌握三要:第一要狠,第二要用力,第三速度要快。 三、选用钓竿也是主要的,切记不能选用过硬的竹子做钓竿。因为鲶鱼咬钩时咬住就回头跑,如果钓竿过硬没有韧劲又加上鲶鱼敏感性强,随时可吐钩,得不到收获,如果选用过软的竹子做钓竿也不行,因为鲶鱼钩尖不是特尖快,就钩不进嘴壳,也容易脱钩。 四、要会看风水,看沟塘河湖地形。 (1)看风水就是看天气,不管什么季节如果遇到五级以上的风,就不适宜钓鲶鱼,因为水浪较大,鲶鱼很少在水边游动觅食,一般都沉到水底。如果想钓也只有找背风浪水的水边沿或有水草及水缺口的地方。 (2)看沟塘河湖地形,就是先从沟塘拐、梢、湾、凹凸处下钩。同时要看边沿的坡度大小,白天鲶鱼找坡度小的水边沿觅食,早晚鲶鱼经常游到坡度大的边沿觅食,夜晚,鲶鱼常活动在坡度大的水域。 (3)混水是钓鲶鱼的好水,混水分两种,一种是面混水,一种是绿混水。没有草的一定要沿着水边钓,用抖动法、拖拉法均可。切记不要放在水中间钓,有草的混水,要先钓水边,后钓窝。如果里面鲶鱼多,也可交钓。白天不要在人车常去的水边下钩。 (4)看沟、塘、埝、坝、池、沼水的来源。一看宽度,二看深浅,鲶鱼是否能在里面存生。如果到一个新沟塘按照上述钓法,连试数处,没有鲶鱼吃钩,说明里面鲶鱼很少,就要及时转移,另找它处。
茴鱼和鲶鱼一样吗
鮰鱼和鲶鱼的区别:
1、鲶鱼的尾巴是圆扇形的,而鮰鱼的尾巴是分叉的。
2、鲶鱼的头部比较大,形状是扁平状的。
3、鮰鱼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而鲶鱼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
4、鲶鱼背部一般只有一个背鳍,而鮰鱼的背部有两个背鳍,一个在尾部,另一个在身体前面。
5、鮰鱼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鲶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回头鱼是鲢鱼吗
步骤1
将回头鱼(或鲢鱼)宰杀洗净,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
步骤2
莴笋头去皮切成0.5厘米厚的片;青椒去蒂切圈;紫苏叶切碎;姜切片
步骤3
净锅置旺火上,放入秘制回头鱼油,烧至六成热,下姜片煸香,放入回头鱼(或鲢鱼)稍煎,烹入料酒、白醋,放剁辣椒炒匀,加入鲜汤,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煮约3分钟后加精盐、味精、鸡精、胡椒粉、蒸鱼豉油调好味,再加莴笋片、青椒圈、紫苏叶,中火煮2分钟即可
烹饪技巧
秘制回头鱼油的做法:锅内放1500克植物油、加100克香葱、300克干香葱头、100克干椒段、50克豆豉、300克姜片、100克花椒籽、小火熬制、至香葱变枯黄时、捞出渣滓即可
鱼肉细嫩,汤鲜味浓
回头鱼和鲶鱼哪个好吃
回渡鱼,又名回头鱼。
多生长在洞庭湖与湘、沅两水交汇处,在平静的湖水中孕生,在汹涌的江河中成长,每逢产卵季节,则成群结队,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江、河滩头,它们挤在一起拼命地在急流险滩中奋力回游、倾力排卵,在慈爱的春水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这也许就是叫做回渡鱼的原因吧。
等到上了鱼,好大的一只盆!脸盆那么大一只钢盆,鱼更大,鱼的头尾在外,卧在大半盆汤中,鱼汤中有青椒红椒,绿葱白蒜,热气袅袅,沐浴温泉般。鱼像热带鱼,全黑,尖嘴,尾柄细而长,尾鳍巨剪般张扬。就听介绍,回渡鱼乃湘江独有鱼种,此鱼无鳞,只在湘江里面生活,而且就呆在回流的激水处,专事与激流搏击,因此得名回渡鱼。
回渡鱼的鱼皮胶质厚,软有弹性,类似鲶鱼皮。初始皆误以为鲶鱼,有一客人高叫海鱼。我看它的头,却不是宽嘴鲶鱼。吃大块的鱼肉,细、鲜、微甜,方觉极品河鱼风范。它无鳞,亦无细刺,只有一条脊骨和两排肋骨般的大刺,鱼肉一经夹下,就是无刺的洁白纯肉。鲜细且密结的肉质,隐含着水的力量,应是它在激流中不朽搏击所获。挑了大块的肉,狼咽一口,复精食之,也不是鲶鱼那样的精糯,只觉得它的鲜,青田白水般淡雅而飘逸。
回渡鱼的鱼汤,鲜咸适度,微辣鲜甜,葱姜搭配得体,煮鱼时间恰当,而且在可眺望湘江的桌子上喝回渡鱼汤,别有风味。
回头鱼和鮰鱼
七斤回头鱼肉多,肉质鲜美,味道不错。回头鱼是指洞庭湖一带野生的鱼,又名长江回鱼、江团。传说远古时期湖南发大水,洞庭湖的水不停地涨啊涨,这些野鱼就不停地漂呀漂,漂到了太平洋。由于野鱼习惯了洞庭湖的水,不太适应太平洋的海水,就千回百转,成群结队,又回到了洞庭湖。这就是传说中回头鱼的由来。
鲶鱼和大头鱼
答:不是鲶鱼。花鲢鱼是有鳞鱼,而鲶鱼是无鳞鱼。
花鲢,又叫胖头鱼,黑鲢,鳙鱼,其鱼头近来很受消费者青睐。身体偏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青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鲶鱼跟回头鱼的区别
一、钓点选择
冬天的鳅鱼过的是群居生活,水库、湖泊都有它的群居踪迹。根据冬天水色清、水温低的特点,钓点应选在水位较深的水域,水深2米以上为宜。堤堰、拦河坝、桥墩附近、水深的湾汉口、石底的河道都可选作钓点。在水库、湖泊垂钓,可选择陡峭的深水区,以石缝、石洞、土洞为钓点。若在较长一段浅水域,其中某一处水深背风、水流缓慢,并有石缝、石洞,那儿就很有可能是鳃鱼的群居处。
二、钓具选择
钓竿以手竿为宜。主线选直径为0.4~0.5毫米,脑线直径为0.25~0.35毫米,线色与水同;在水底钓脑线宜选直径0.4毫米,主线直径0.5毫米为宜。钩选用长柄、短柄均可以。钩门宽、倒刺大、尖锋利为假,如果用伊势尼7~10号钩,5号以下小钩易跑鱼。
钩在流水钓宜选活坠,重5~10千克,坠在下,钩坠距离20~25厘米;静水钓配轻坠,把铅丝缠绕在主线上。为减少挂钩卡坠现象,采用坠上栓法:即取2毫米粗铅丝一段,长25厘米,卷成螺旋圆锥体,底直径2厘米,上端直径1厘米,约卷绕4圈,小径铅丝头扭个小圆环,栓脑线用的,这样螺旋铅坠就做好了。使用时挂在主线返捻环上即可。
因铅丝较软,卡在石缝中宜拉直取出,大大减少丢坠.换坠时间。浮漂一般多采用浮力较大的硬尾筒漂或自制的羽梗蜈蚣串漂。软尾大浮力风漂也可。因鲶鱼咬钩后便回头游走,或边咬边游,在漂反应上多为拉黑漂,因此钓漂要求不高,漂尾标目露出水面3~4目均可。
三、钓饵选择
取鲜活红色粗2毫米左右的蚯蚓装钩最好。先将钩尖从蚯蚓头部刺入,向上推至钩柄,钩尖不外露,前端留出2厘米左右长,可任其摆动。露钩尖鱼不敢咬钩,若钩尖前蚯蚓尾部留的过长,鱼咬钩吞不进钩尖易跑鱼。如果使用长蚯蚓装钩,必须将钩尖前端多余蚯蚓沿钩柄缠绕几圈至钩身,再把尾部留出0.5厘米刺入钩尖上,做成蚯蚓小球团,目标更明显,腥味更大,上钓率更高。
四、钓法选择
当钓位选在水深2~3米,流水站不住漂的水域,采用流水无漂钓为好。即“放长线钓大鱼”,钓线风线长于竿2~3米,采用活坠,栓单钩或双钓,钩在前坠在后。抛竿前,先插好竿架,将竿梢朝向掉点前方并与水面构成15度角,把竿手柄部位放在支架上,摆好钓线,右手持坠,左手持钓线1米处,双手同时用力将钩坠投掷在急流钓位偏上游处,钓会被水流冲到一个固定位置稳住,线蹦紧即可。当看到竿梢连续点动,或竿梢缓慢下弯至水面,有时钓线松弛打弯,此景此情应及时提竿十拿九稳的鱼。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