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什么意思(世世称孤什么意思)
世世称孤什么意思
《三略》·上略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怨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之,获阨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在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处。世能祖祖,鲜能下下⑩;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故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
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军谶》曰:“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立恩,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其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军势》曰:“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下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灵,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大臣疑主,众奸集聚;臣当君尊,上下乃昏,君当臣处,上下失序。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世世()()
我为佳人永不弃, 爱你至深永不离。
晓风残月清梦醒, 敏动我心醉如痴。
一轮明月传情意, 生而为你永相依。
一片痴心永不变, 世世相爱无绝期。
(本诗以四个“永”字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表达不离不弃、心心相印的情感。
) 花雨原创,唯美爱情藏头诗,希望你喜欢!0(∩_∩)0
世称是什么意思
白居易与元稹共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故世称元白。白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
世孤是什么意思
孤寡有三个意思,分别是:1、孤儿寡妇;2、古代王侯自称;3、孤独寡居。"孤、寡"在现在的语义中,指的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但这两个词加上"朕"却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自称。只有先秦的诸侯以及后来的一些诸侯王或割据一方的军阀才自称"孤"或者"寡人"。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皆称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
《世说新语》载:"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诗经·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从汉至五代,也有此称。刘邦为汉王时,韩信为齐王时,隋杨广为晋王时,后汉刘赟被迎立时,均自称寡人,唯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
当时作为一方诸侯的统治者,为何自称"孤寡";很多学者给出的解释是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到自比禽兽草木,称自己的儿子是"犬子";叫自己的老婆是"拙荆"。
世事孤鸿外是什么意思
原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雷隐隐,雾蒙蒙,雨伯对,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红杏有颜清露洗,玄关无锁白云封。
黑对白,绿对红,日下对天中。依依河畔柳,郁郁涧边松。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清暑殿,广寒宫,明月对清风。朝霞对晚露,彩云对。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春对夏,秋对冬,古柏对苍松。才子对佳人,樵夫对渔翁。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薄对厚,淡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金芍药,玉芙蓉,碧水对青峰。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对雪谁家吟柳絮,披风何处采芙蓉。
繁对简,叠对重,浪蝶对狂蜂。文臣对武将,马迹对行踪。和风剪柳千丝绿,瑞雪妆梅万点红。
奇对偶,单对双,黄河对长江。太阳对月亮,嫦娥对。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云对雨,雾对霜,辽阔对宽广。吹拉对弹唱,舞调对歌腔。春风一夜桃符满,德泽万民米酒香。
牛对马,猪对羊,膘肥对体壮。狡猾对憨厚,凶狠对善良。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狮对虎,豺对狼,惩罚对奖赏。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临崖勒马收缰晚。
笔对墨,赋对诗,剑客对琴师。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争对让,望对思,喉舌对腰肢。仙风对道骨,国色对仙姿。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贤对圣,是对非,红瘦对绿肥。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
鸡晓唱,狗夜吠,玉兔对银龟。举杯饮,骑马踏花归。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拙对巧,丑对美,珍珠对翡翠。宁静对喧嚣,喜悦对伤悲。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
实对虚,有对无,加减对乘除。青山对绿水,三山对五湖。有田不耕仓储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汨罗江,洞庭湖,玛瑙对珍珠。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宾对主,婢对奴,金盘对玉壶。竹叶报三春,梅花开五福。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兄对弟,子对父,北岳对西湖。三皇对五帝,西汉对东吴。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龙对凤,犬对鸡,燕语对莺啼。绵腰如细柳,嫩手似柔痍。,虎落平阳被犬欺
南对北,高对低,柳岸对桃溪。燕舞好年华,新世纪。鹦鹉啭音劳舌底,费心机。
越对赵,楚对齐,塞北对关西。岁月赋诗情,春风添画意。落花悠扬飞上下,流水漂泊绕东西。
勤对俭,巧对乖,吝啬对慷慨。惊涛对骇浪,山川对湖海。院庭不大,柴门虽低出人才。
门对户,巷对街,皎皎对皑皑。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举目欣看春早到,抬头喜见燕归来。
哭对笑,喜对哀,杏眼对桃腮。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春色不随流水去,花香时送好风来。
朝对暮,荣对衰,快乐对悲哀。和风对细雨,雾散对云开。雄鸡三唱送冬去,喜鹊一声迎春来。
兵对卒,将对帅,屯兵对扎寨,艰难对困苦,成功对失败。红梅灿灿迎春到,秋水盈盈盼客来。
赢对亏,买对卖,储蓄对借贷。股票对期货,批发对零卖。春夏秋冬走红运,东西南北广进财。
皮对毛,甲对鳞,富贵对清贫。山穷对水尽,柳暗对花明。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官对兵,军对民,父子对君臣。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忧对喜,戚对欣,禅语对佛经。春种对秋收,播种对耕耘。北国南疆歌盛世,东海西域颂升平
绩对勋,懒对勤,久雨对新晴。暮山云外断,新月水中明。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男对女,阳对阴,黑暗对光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人对已,爱对嫌,鹤发对童颜。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闲。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寒对暑,日对年,荡板对秋千。青山对碧水,薄云对轻烟。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轻对重,柔对坚,凿井对耕田。荒郊对野外,钟鼓对管弦。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平原对山川,盛席对华筵。有事但近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爹对娘,祖对孙,拂晓对黄昏。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长对幼,季对昆,旅舍对军屯。新仇对旧恨,报怨对怀恩。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时对空,合对分,清明对春分。星辰对日月,宇宙对乾坤。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家对国,治对安,鱼雷对导弹。冲锋对陷阵,懦弱对勇敢。将相胸前堪走马,公候肚里好撑船。
肥对瘦,窄对宽,耳听对目看。聊斋对水浒,华佗对鲁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鞋对袜,衣对冠,丝绒对绸缎。油盐对酱醋,锅碗对瓢盘。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软对硬,湿对干,短袖对长衫。刀枪对棍棒,程控对遥感。春盈大地群芳艳,福满人间举国欢。
牧对樵,鼓瑟对吹箫。秋声对春色,白绫对红绡。春涂杏蕊花皆笑,雨润松针叶尽娇。
夕对朝,野外对荒郊。落花对流水,去岁对今霄。金瓯已固千峰美,玉镜重圆四海娇。
微对巨,少对多,雨笠对烟蓑。牛郎对织女,妙舞对清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笼对箱,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洁,地利对人和。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清对浊,美对佳,谦虚对浮夸。寒来对暑往,秋实对春华。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雷对电,雾对霞,酿酒对烹茶。竹篱对茅舍,海角对天涯。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
楼对阁,厅对堂,朝雨对夕阳。瑞雪缀北国,鲜花绕南疆。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
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龙飞对风舞,故国对他乡。庭院日晴黄鸟并,江湖浪阔白鸥双。
衰对壮,弱对强,水色对山光。春来柳亦醉,日出花更香。莺歌燕舞乐金谷,花红柳绿映画堂。
正对歪,柱对梁,殷实对小康。眉清对目秀,鼻直对口方。燕喜新居春正暖,莺迁乔木日初长。
赏析:
《对韵歌》是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九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第九单元又是以拼音识字为主。主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字与拼音的关系,同时认识5个字,会写三个字,并学习新笔画“横斜勾”。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在其中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快乐,以及利用熟字巩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韵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浅显的了解,并尝试让学生学习“对韵”的方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