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怎么养泥鳅(家里面怎么养泥鳅)

2023-04-30 23:50:13生活资讯1

家里面怎么养泥鳅

步骤/方式

1.选大鱼缸

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可以选择大鱼缸,泥鳅夜间运动量大,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此外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必须要给鱼缸盖盖,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基本很难跳出来,鱼缸底部可以铺上15-20cm厚的淤泥。

2.水体管理

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其中自来水在使用之前,最好是放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2天左右,等到消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后再使用。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还要注意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为宜。

3.饲喂管理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每天投喂1-2次饵料。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对我有帮助

已帮助0位用户

在家里怎么养泥鳅

1.

配置长度为21—2米、宽度为0.5—1米、高度为0.8米左右的鱼缸,箱内要光滑,底部不能有渗漏。

2.

在鱼缸内部放养些水草等绿色植物。

3.

定期换水,每月换水一次即可。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严格,但以未受到污染的水源为宜。

4.

按时投喂饵料,可投喂米糠、菜叶、鱼内脏,每天早晚各喂食1次,喂食量为泥鳅体重的7-8%左右。

5.

温度

(1)泥鳅的生活水温为10-32℃,适宜水温为22-28℃。

(2)若水温低于10℃或超过30℃,则泥鳅的活力会下降;若水温低于5℃或超过35℃,则泥鳅会潜到淤泥内停止活动。

在家里养泥鳅怎么养

准备底砂

如果想要再现自然界中泥鳅的生长环境的话,需要在鱼缸底部铺上5公分左右的泥土、或细砂。泥鳅原本是潜藏在水底的泥中生长的,虽说泥土是它们的最爱,但是如果在鱼缸中铺上5公分的泥土的话,这些小家伙一旦藏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失去了观赏的价值,所以最好还是选用河边的细砂。幸好这些差别对泥鳅的日常生活影响也不是很大。

泥鳅的进食特点是将饵料连同砂砾一同吞进嘴里,然后再把砂砾从腮里单独排除,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还是河砂比较合适。另外,冬季泥鳅还需要潜入砂砾中借用冷水护体来进行冬眠。

在选取河沙的时候,要注意挑选那些没有棱角、细小的沙子,太过锋利的棱角容易划伤泥鳅或其他鱼体。

选用大点的鱼缸

建议选用45公分*(高)*30公分(长)*30公分(宽)的大缸。这个尺寸的鱼缸可以饲养10条左右的泥鳅。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另外,建议尽量将鱼缸摆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果是阳光直射的地方的话,要注意控制水温。还有就是,泥鳅耐寒性差,冬季的话需要注意水温过低,否则它们很容易进入冬眠状态。最好的做法是将它们放在室内向阳处,控制水温不要过低。水温控制在夏季27~31度,冬季7~10度即可。

鱼缸需要加盖

泥鳅夜间的运动量比较多,它们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除此之外,它们对于震动很敏感,一旦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所以说,必须要给鱼缸盖盖。从这一点来说,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的话它们基本上跳不出来了。

自来水消除氯气再使用

跟金鱼一样,自来水放置一到两天、或者加入几颗明矾,消除氯气之后再使用。水质脏了之后也需要换水,具体的换水频率要根据饲养泥鳅的数量,鱼缸的大小来定,基本上两个月一次,换掉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即可。

加入氧气泵、水草

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看上去也美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缸里提供氧气,有助于泥鳅的生长。一定要添加氧气泵和水草。需要注意的是,泥鳅在底砂中移动很容易将水草的根部崛起,因此在栽植水草时最好把根部用小石块固定一下,或者直接栽种到迷你花盆中。泥鳅呼吸不光是依靠腮,它们会时不时的把头伸到水面用口直接吸入空气,用肠子代替腮进行呼吸。为了它们有足够的呼吸空间,缸中要控制水草的数量。

属杂食性动物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泥鳅的食量非常大,有优秀清洁工的美誉。

泥鳅的繁殖

泥鳅的繁殖非常的困难,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为了诱产卵,需要给它们注射荷尔蒙剂。有勇气的朋友可以挑战一下。

综合来看,饲养泥鳅的难度系数不算高,可以跟金鱼等一起饲养,可以帮助清除水底的饵料残渣,可谓是一石二鸟。

家里泥鳅怎么养活

1、选大鱼缸

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可以选择大鱼缸,泥鳅夜间运动量大,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此外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必须要给鱼缸盖盖,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基本很难跳出来,鱼缸底部可以铺上15-20cm厚的淤泥。

2、水体管理

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其中自来水在使用之前,最好是放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2天左右,等到消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后再使用。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还要注意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为宜。

3、饲喂管理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每天投喂1-2次饵料。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4、加入氧气泵

泥鳅虽然耐低氧能力较强(既可以用腮呼吸,又可以进行肠呼吸),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最好是保证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充足(要求在4-5mg/L以上),具体方法为换水或使用气泵。此外也可以栽种水草,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起到美观作用,此外可以给缸里提供氧气,有助于泥鳅的生长。

如何在家养泥鳅

1.选大鱼缸

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可以选择大鱼缸,泥鳅夜间运动量大,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空隙中跑出来,此外受到惊吓也会从缸里跳出来,必须要给鱼缸盖盖,鱼缸的深度要尽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鱼缸基本很难跳出来,鱼缸底部可以铺上15-20cm厚的淤泥。

2.水体管理

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其中自来水在使用之前,最好是放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2天左右,等到消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后再使用。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还要注意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为宜。

3.饲喂管理

泥鳅是杂食动物,水蚤、藻类等几乎什么都吃。家里自制饵料的话可以给它们吃一些豆腐、麸皮之类的,市场上贩卖的饵料的话只要是金鱼、青鳉鱼、鳗鱼等吃的都没问题,每天投喂1-2次饵料。如果是跟其他鱼类混养的话,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家里怎样养泥鳅方法

一、泥鳅怎么繁殖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二、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1)亲鳅的来源。可以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越冬池中挑选;或是在市场或泥鳅养殖场购买。

(2)亲鳅的选择。亲鳅必须是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具体说就是个体要大些,雌鳅体长要15cm以上,体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10cm以上,体重15g以上,行动活泼者为好。选择亲鳅的时间,江南地区为可在3-4月。

收集来的亲鳅,体质不一定都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更为强壮,性腺发育更为良好。经过培育,亲鳅的性细胞能快速成熟,从而会相应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甚至是仔鱼的成活率。

亲鳅培育池面积60-100m2,深1m为宜。使用前7-10天,应在池底铺20cm的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经40月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拦鱼栅,防止泥鳅逃逸。

在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就可将选择好的亲鳅转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m2。培育期间,尽可能投喂动物碎肉、动物内脏或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亲鳅总体重的3%~5%,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在夜间觅食,投喂时间应以傍晚为好。每2-3天充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以1/4~1/3为度。

家里面怎么养泥鳅鱼

1、准备底砂。鱼缸底部铺上五公分左右的泥土或者是细沙。泥土更适宜它们生长,但是如果铺上的都是泥土,泥鳅一旦钻入的泥土中就不再出来,就达不到观赏的效果了,所以尽量还是铺细沙比较好。泥鳅冬天的时候要潜入河砂中进行冬眠,所以还是选取一些比较细小的沙子为好。

2、鱼缸需要加盖。用鱼缸养泥鳅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泥鳅夜间的活动量特别大,而且它的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缝隙处钻出来。并且它们对震动非常的敏感,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会从鱼缸中跳出,所以要给鱼缸加一个盖子。

3、加入水草。可以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它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但是缸中水草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阻碍泥鳅的呼吸。扩展资料: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0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