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汉族区别(满族跟汉族的区别)
满族跟汉族的区别
1 满族和汉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语言和传统习俗,因此两者存在一些区别。2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语言。与汉族相比,满族的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也有所不同。3 此外,满族和汉族在宗教信仰、家族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区别。4 总的来说,满族和汉族虽然存在一些区别,但在中国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满族和汉族区别在哪
1.民族不同:满族人的民族是满,汉族人的民族是汉
2.肤色体型不同:满族人皮肤白,身高及块头比汉族人大。
3.性格意识不同:满族人性格倔强,在世界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上与汉族人都不一样。
4.五官不同:满族人眼裂较小,发色较浅。
5.姓氏不同:满族人的姓氏会比较长,汉族人的姓氏多为一个字或两个字,长度比较短。
6.语言不同:汉族人的语言是汉语,满族人的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系。
7.服装不同:满族的经典服饰是旗袍。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满族和汉族是一个人种吗
满族是东南亚矮黑人和澳大利亚棕色人种和原黄种人混血,现代满族则是汉人血统为主
黄种人从中亚进入东亚后,分别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繁衍发展起来。
松花江流域的黄种人(北方蒙古人种)南下进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岛上的棕色人种基因混合,形成今天朝鲜民族、大和族。朝鲜族、大和族和中国的满族、蒙古族、额尔春族等通古斯族更相似,长相更像,而中国人则包含相对较纯黄种人(汉族)、黄种人与棕色人种基因混合的人(通古斯族、百越族、藏族等)、黄种人与白种人基因混合人(部分维吾尔族人)。
满族跟汉族的区别是什么
满族与汉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种族、语言、服装、节日习俗以及人口分布上,具体来说如下:
1、从种族上看
满族和汉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
满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仅占20%左右。2、从语言上看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
今天东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留居于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后裔,多操掺杂着当地语音的北方方言,形成一个个的“方言岛”。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
3、从服装上看
满族的经典服饰是旗袍。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
4、从节日习俗上看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己民族特点的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习俗。
这些习俗与其受到汉文化影响有关,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节有采艾蒿、吃艾糕、系长命锁、射柳祭天等习俗。
清入关后,满族的岁时文化与汉族文化结合,互相吸收,渐趋一致,其间仍然显示出满族岁时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满族春节吃饺子、吃萨其玛,满族的端午节不是祭祀屈原而是为了健身祛病等等。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5、从人口分布上看
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
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满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满族与汉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种族、语言、服装、节日习俗以及人口分布上,具体来说:
1、从种族上看
满族和汉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满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仅占20%左右。
2、从语言上看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今天东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留居于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后裔,多操掺杂着当地语音的北方方言,形成一个个的“方言岛”。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
3、从服装上看
满族的经典服饰是旗袍。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
4、从节日习俗上看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己民族特点的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习俗。这些习俗与其受到汉文化影响有关,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节有采艾蒿、吃艾糕、系长命锁、射柳祭天等习俗。清入关后,满族的岁时文化与汉族文化结合,互相吸收,渐趋一致,其间仍然显示出满族岁时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满族春节吃饺子、吃萨其玛,满族的端午节不是祭祀屈原而是为了健身祛病等等。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5、从人口分布上看
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满族和汉族有区别吗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人中B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20%多一点。
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到,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夹克,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象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汉族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退一步讲,两个民族的逐渐渗透,确切说是从满洲族入关开始的,那时候,满洲人是统治者,是他们改变了汉人。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满语属于满-通古斯语系。
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李佳氏为李,何叶勒氏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所以,满族不管现在的汉姓是什么,只要去看一看《满族的冠姓》这本书,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的。
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当时的情况是,老舍先生在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又不愿屈服,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很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