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与裳区别(裳和衫区别)
裳和衫区别
褂,大褂的褂
裳是上衣
古代衣裳并举时,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衣。
即:上为衣,下为裳。
“上衣下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制度,为汉服体系的第1个款式。
“衣”为缝有袖筒,前开式的服装,衣襟右掩的称为右衽,衣襟左掩的称为左衽。
“裳”在最初,只是将布裁成两片围在身上,到了汉代,才开始把前后两片连起来,成为筒状,这就是所说的“裙”。
裳和裳的意思
古义穿在上面的叫衣,意思是上衣,穿在下面的叫裳,意思是“下裙”。
衣裳的今义泛指衣服。
相关例句
1.即使美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2.日久天长的那是亲情,就像一件衣裳穿久了,也会有种肌肤相亲的感觉一样。
裳 chang和shang的区别和意思
裳(cháng)——霓裳,云裳,蚁裳,羽裳,轮裳,玄裳,风裳,白裳,虹裳,朱裳,鞠裳,圭裳,霓裳羽衣,衣裳楚楚,颠倒衣裳,掎裳连袂,衮衣绣裳,垂裳而治
裳(shang)——衣裳,越裳,青裳,红裳,裂裳衣疮,掎裳连襼,鸿衣羽裳,作嫁衣裳,水佩风裳,衣裳之会,颠衣到裳
古时衣和裳的区别
“裳”有两种读音分别念:[cháng]、 [shang]。1、裳[cháng]:1.〔~~〕光明。2.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裳[cháng] 从尚从衣,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开”。“尚”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展开的(下)衣”、“衣摆”。本义:(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男女穿着的下衣。 说明:裳即是裙。裙字从衣从君。君者,夫君、君长之谓也。故裙是古代男子日常穿着的下衣。可组词:裳裳[cháng cháng]: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2、裳 [shang]:衣服。可组词:衣裳[yī shang]:衣服。
裳和裳的区别
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称“衣”,以障蔽身体。
《说文.衣部》:“衣,依也。”段玉裁注:“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裳”,亦作“常”,是专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后四,样子像一幅腰围,另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两侧还各开一道缝隙。
两汉以后,裳渐由裙取代,惟在贵族祭祀和朝会时穿着的礼服中保留遗制。《后汉书?舆服志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裳与裙大致相同,惟裳被制成两片,彼此分离,一片蔽前,一片挡后,上用布带系结于腰,裙则多被做成一片,穿时由前围向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衣”、“裳”连用,往往泛指衣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