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数西算 > 正文内容

碳减排三项主要措施(碳减排四个途径)

2023-05-04 03:40:07东数西算1

碳减排三项主要措施

表现在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参与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通过精准扶贫解决人口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援助非洲建设等。

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

碳减排四个途径

“实现‘碳中和’目标,要统筹城市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供应的专项规划方案,把握区域能源系统资源分布,确立区域发展能源目标,制定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并推广绝热节能材料纳米气凝胶,发展农村光伏产业。”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减排实施方案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电池销售;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机动车充电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工业工程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等。

碳减排放

光伏是绿色能源,具有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光伏项目每发一度电,到底相当于减排了多少CO2?

那么,如何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多少呢?

以发电厂为例,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

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328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每使用光伏电站所发的一度电是同样道理。

以1MWp光伏电站为例。

假设年发电量为1200000度。那么:

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1200000KWh×0.997KG/KWh=1196400KG=1196.4吨。

所以,光伏发电一兆瓦每年可以大概减排1000吨二氧化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火电厂容量和效率的不同,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是不同的,而且随着火电技术的提高,度电燃煤量一直在降低,上述提及的数据是一般意义上的平均值。

碳减排要求

每个地区的碳排放指标是不同的。

例如深圳:任意一年的碳排放量达到3000吨二氧化碳量以上的深圳企业将纳入碳排放管控单位,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逾期未补交与超额排放配额的企业,将面临半年以来深圳碳市场交易平均价格的3倍处罚。

法律依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碳排放单位(以下简称管控单位),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

(一)任意一年的碳排放量达到三千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企业;

(二)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业主;

(三)自愿加入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碳排放控制管理的碳排放单位;

(四)市政府指定的其他碳排放单位。

市政府可以根据本市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调整管控单位范围。管控单位名单报市政府批准后应当在市政府和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公布。

碳减排政策梳理

答案是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瞄准这一目标,中国将如何打造低碳经济?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关键词”。

一、“调结构”,是不少人眼里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副总经理郝振山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要持续通过加大清洁能源供应和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在此过程中,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过渡能源”。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黎昌晋则看好氢能创新融合发展。他指出,因燃烧热值高、零排放、来源广泛、安全性可控等特点,氢能将成为中国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能源载体。建议统筹规划国家级氢能发展政策,有效组织产业链企业协同有序竞争,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更好瞄准碳中和目标,还需要“立规矩”。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认为,应建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法规体系,对标全球ESG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同时将这项内容纳入上市审查标准中,引导非上市公司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资源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中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加强储气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中海化学富岛公司化肥二部副总经理刘平提出,可建设国家级统一高效的储气基础设施运营平台,逐步实现所有基础设施统一运作,统一对外开放,从根本上避免市场无序竞争。

三、当前,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仍有不适应之处,“强基础”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其中突出问题是,环境治理、碳减排等主要靠行政性办法,层层分解指标完成任务;绿色发展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还不能成为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的经济行为。

“沿用这一套办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即便勉强实现,也可能代价过高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刘世锦强调,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其中,建议以设立绿色账户为重点,争取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上取得大的进展。

四、如其所言,打造低碳经济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广大企业亦需要“担责任”。

“对于科技企业自身来说,推进碳中和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介绍,今年1月,腾讯已正式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将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中国低碳技术转型。

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碳减排项目

1、政府许可的碳排放指标;

2、通过碳减排项目而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要经过认证程序);

3、通过交易购买碳资产。

节能项目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经过一套认证程序后,节能项目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会被固化为碳资产。这部分碳资产可以用作交易,也可以用作企业今后发展所需。以上就是碳指标如何获得相关内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13352.html